第三卷 在朝鮮 第五十六章 忠臣(第3/8頁)

徐一凡哈哈大笑:“兵都是好兵,就是你們當官的太不成器!在禁衛軍好好幹吧,不丟人!”

清季這些當兵的,上官何嘗正眼看過,徐一凡溫言鼓勵,那兵臉都漲紅了,結結巴巴的保證:“大……大人,看著鬼子逃,和自己逃命,就是不一樣,咱逃夠了,死在路上的弟兄,連收屍的都沒有,咱……咱在禁衛軍幹到底!”

徐一凡又拍拍他的肩膀,笑著走向城頭頭高處,李雲縱和楚萬裏對望一眼,都跟了上去。三人負手站在高處,看著底下排列整齊的營區,一頂頂帳篷,排列整齊,仿佛一直延伸到天際盡頭。激戰之後的戰場,自然有一種肅殺之氣。太陽正從東方扶搖而起,驅散了薄薄的晨霧,雖然安州城頭並不高,但是從這裏望去,朝鮮三千裏河山,仿佛盡收眼底,再向西望,似乎就能看見洶湧的黃海,在海的那一頭,是已經陷落的旅順,是母國的山川大地。

“北洋百戰百敗……卻只有我這一軍獨摧大敵,好容易走到這一步了,我到底是做大清的忠臣呢,還是做大清的曹操?”

徐一凡迎著初升之日,背著手喃喃自語。楚萬裏和李雲縱在後面聽得清楚,忍不住又對望了一眼。

兩人初識徐一凡,就已經上了請誅旗人虜首的折子。清季這飄搖之勢,有心人誰不明白?只是一片黑暗當中苦無出路。誰都知道國家這樣下去不行,卻無力改變。甲午戰事起後,大清最後一條遮羞的內褲都已經被扒了下來。恃為長城的北洋陸海軍給打得稀裏嘩啦,旅順要不是禁衛軍三營人死戰,陷落得還要早。兩萬兵守如此要塞都守不住,推而廣之,又有什麽地方能可一戰,能可一守?

大清已經衰微到了極處!

只有徐一凡在朝鮮白手起家,兩年的經營,兩年的覆雨翻雲,只有他在這裏摧挫敵鋒。禁衛軍已經是毫不誇張的大清第一強兵!

這個時候,徐一凡已經是一支舉足輕重,再不能被滿清朝廷限制的力量了。他要是坐守朝鮮,完全交代得過去,海路斷絕,量一量從朝鮮到遼南的陸路就知道了,就算奉命回師,按照這個時候的道路條件,走個幾個月也沒人挑眼。按照滿清現在的力量打下去,只有一場接著一場的慘敗,接著屈辱求和。

如果徐一凡真有如他們猜測的野心的話,就應該看著滿清敗得越慘越好,一片廢墟當中,風雲際會的英雄人物,才更有機會崛起!

到了那個時候,就算徐一凡有恃強硬來的實力,真的天下歸心否?只怕揭杆起時,就是帝國分崩離析,動蕩不休的開始——徐一凡縱然已經有了聲望,在帝國內部的基礎,還是太薄弱了!

可是放棄這個機會,又要等到什麽時候?先不說回到國內,戰場擴大了如此多倍,徐一凡這點兵力能不能挽回危局。幫滿清緩一口氣,然後再讓他們繼續再想方設法的對付禁衛軍,對付徐一凡。然後再逢國戰,大清照舊再來一場慘敗?

李雲縱和楚萬裏都是多年的老搭档了,雙方對局勢的考慮判斷都差不多。徐一凡從一開始就走的不是老路,他們這才誓死追隨。現在這個時候,替徐一凡想想,還真是左右為難!

李雲縱純粹一些,他下定決心追隨徐一凡之後,就只是遵照命令,不管徐一凡做出什麽樣的決斷,他執行就是了。這個時候,他也是默不作聲。

楚萬裏的嘴角卻浮現出一絲壞笑:“大人啊大人,還非要給咱們吹吹風,統一一下咱們的意志麽?只怕你早就決斷下來了吧……”

徐一凡自語了一句,突然回頭,口罩上面露出的眼睛滴溜溜的轉著,瞧著正在壞笑的楚萬裏:“萬裏,鬼子不過六個師團的常備兵,再拼湊,最多一兩個能戰的了不得了。咱們打掉兩個,還有兩個在遼南。鬼子還有兩三個師團的預備隊,你覺著,他們會把這兵力投入朝鮮,還是投向哪裏?”

楚萬裏摘下軍帽,撓撓腦袋:“不是山東,就是直撲津門,幹脆打北京,不會到朝鮮來的……”

徐一凡緊接著逼問一句:“為什麽?”

“到朝鮮再來啃我們這個硬骨頭?鬼子又不傻……這個時候,朝鮮他們再把國家最後一點力量投進來,要吃掉咱們也難……再說了,打垮了我們,朝廷就會和他們求和?扯淡不是麽……我看朝廷多半還盼著我們和鬼子打個兩敗俱傷呢。吃完我們,鬼子也家裏沒有余糧了……

遼南,山東,甚至津門到北京帝都,至少現在鬼子是怎麽打怎麽有,就看鬼子膽子多大了……直撲津門北京,還擔心個列強幹涉什麽的,席卷山東是絕無疑問。與其來和咱們拼命,不如拼命在這些地方擴張戰果,將那些京城的大佬們打得心膽皆裂,趕緊求和,他們才算撈到戰果……再拖下去,鬼子就自己耗死自己了,他們才多大點兒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