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在朝鮮 第六十章 天變(第2/9頁)

看見翁同禾進來,世鐸又低頭喝茶,幾個軍機大臣更是連眼神都不投過來,坐在椅子上面養神。

翁同禾掃視了一眼,朝世鐸拱拱手:“世大人,皇上電諭,讓李鴻章解餉六十萬,北上供遼南遼西諸軍用,還有解兩萬洋槍,兩百萬子藥……這個發下去沒有?”

世鐸擡頭,滿臉的雲淡風輕:“發了啊!”

翁同禾跺腳:“多久發的?”

世鐸又喝口茶,掰掰手指頭:“五、六、七……初五明發的,怎麽著?”

“八天了哇!從天津出發,現在第一批也該到錦州了!雇船運更快!遼西諸將來電,無一兩餉銀,一件軍裝,一枝洋槍,一粒子藥運到!更別說遼南了……遼南遼西兩地,練軍新募軍加起來二百多個營頭,沒有這些東西,讓他們怎麽打仗,軍心都穩不住!日本人現在正窺遼西走廊,過了遼西,可就是山海關!”

世鐸笑了一笑:“老翁,急什麽呢,咱們又不是沒發電諭,李鴻章那裏耽擱著,咱們有什麽辦法?要不,兄弟再去一個電報催催?”

翁同禾擦了擦汗,心下何嘗不明白世鐸他們是什麽打算。遼南遼西諸軍大集,光緒這些日子和發了瘋一樣每天多少電諭傳給諸軍,又讓他們就地募練營頭,準備在遼西遼南反攻,至少遏制住日軍南下遼西走廊的勢頭,光緒也知道,如果再敗下去,只要日軍出現在山海關前,或者讓他們震動了奉天的祖宗陵寢,太後老佛爺就有由頭出來收拾局面了。帝黨的狂醉日子,就要一朝而終!

這麽多兵調過去,就要餉,就要彈藥,就要洋槍。可是這些都得從掌握這些的各地督撫,尤其是北洋那裏調!本來以為李鴻章現下敗成這樣,為了自保也不得不配合光緒打下去,要不然朝廷找替罪羊,他就最合適。卻沒成想,一份份辭氣嚴厲的電諭過去,李鴻章那裏卻絲毫未動!卻拼命的將兵力,將彈藥,將營頭,向威海那裏調過去,竟然是絕不北顧。

這家夥……難道不知道在遼南遼西大敗,就算守住山東一線,他也絕無可能脫罪麽?

帝黨也不是傻子,自己商議之下,就得出結論。李鴻章背後定然是有人撐腰,要坐看北線大敗,他背後那個人,是什麽就不問可知了。

北線大敗,就等於帝黨末日!

看著世鐸那老神在在,若無其事看笑話兒的樣子,再瞧瞧那幾個低頭不語的同僚。翁同禾只覺得一陣陣犯暈,再想想他們背後那尊神,大夏天的,他都覺得心裏涼颼颼的。

上了這條船,就身不由己啊……想到這裏,翁同禾忍不住就有絲怨恨。

海軍衙門的經費,自己當初在戶部尚書任上,都全部提出來給慈禧修頤和園了,怎麽就討不了好!還怪自己這個帝師的出身!

權力鬥爭就是如此,不上這條船,就只有上那條船,上了船,就只有小車不倒只管推啦……生死存亡,就在此一搏!

他正正容色,喊了一聲,自然有跟著他奔走的達拉密小章京送上了一個黃匣子。翁同禾雙手捧著,冷著一張臉道:“這是皇上今兒親筆下的詔諭,軍機處趕緊用印,發出去吧,李大人那裏,先別管了……反正朝鮮的徐大人,已經誓師了!”

幾個坐著的人都是悚然一驚,徐一凡在朝鮮斬葉志超衛汝貴,誓師出發的電報才到他們手上不過半天,他們還在準備商量怎麽應對呢,光緒和翁老頭那裏就知道了?

世鐸一邊雙手接過黃匣子,一邊冷冷的掃了滿屋子的軍機大臣,達拉密滿漢小章京們一眼。

他媽的,咱們這裏也出叛徒了!瞧來瞧去,就是那個新進軍機學習行走的漢大臣孫毓汶最像!

所有人都噤若寒蟬,不敢擡頭。世鐸這才慢慢的打開匣子恭讀上諭,翁同禾也不坐,就站在那兒冷著一張臉看著。

匆匆讀完上諭,世鐸不敢相信的揉揉眼睛,再仔細瞧了一遍,猛的一拍桌子:“荒唐!荒唐!荒唐!”

三聲荒唐,讓所有人都擡起了頭,世老三今兒怎麽痰迷了心竅,對皇上的上諭居然說這種大不敬的話兒?

世鐸猛的擡頭看著翁同禾:“老翁,該不是你自己捏的上諭吧?怎麽能封徐一凡做奉天將軍?”

※※※

清朝入關以來,本來就沒多少傳統底蘊的這個邊陲民族,在官制上幾乎全盤承接了明制。各省流官大多一樣。

唯有在他們的龍興之地,不設流官,而分設三滿洲將軍鎮撫。各地鎮守,則是八旗體系滿洲都統,副都統,參領等以此類推。

關內外交界處,設柳條邊墻,漢人不得出關。二百余年,一直到鹹豐時代,都是厲行此禁。圍繞這個邊墻,也不知道有多少血淚!

鹹豐以後,邊禁日松。可是東北的統治體系,仍然是旗人兵民一體那一套。關外就是滿人的最後大本營。有清以來,這三位滿洲將軍的缺,不是王爺,就是滿族重臣,從來不曾有一個漢人能得到此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