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在朝鮮 第六十七章 奪權(中)(第4/5頁)

跪在地上的這些後黨軍機們,只是在心裏慶幸,幸好老佛爺選的主持談和這個事兒的,不是他們!李鴻章這家夥,真是為了老佛爺身前身後的名聲都不要了!

誰也看不見坐在佛床上慈禧的臉色,也沒人敢看。光緒也在樂壽堂內,垂首坐在慈禧的下首,一個小錦凳上面。二十二日京城生變,光緒就再也不發一言。只是侍候在慈禧身邊,這個時候,他臉色死灰,深深的將頭埋在胸前。

不知道過了多久,在跪著的人都覺得渾身僵硬了時候兒,就聽見慈禧一聲輕嘆:“條件不過是這麽個條件,要說苛刻呢也夠苛刻的,可是還有什麽法子?皇上,你瞧著呢?”

坐在那兒的光緒一下跳了起來,在慈禧面前站得筆直:“親爸爸,兒臣沒意見,老佛爺說什麽,兒臣就奉行什麽……”

慈禧嗤的一聲冷笑,老太太氣色不錯,中午午覺還是睡得又香又甜:“說到底,還不是你們不爭氣!練二十年兵,辦二十年的船,還不是這樣?指望著你們,是什麽也弄不好的了。我瞧著,還是少點麻煩事兒,和了吧!”

軍機們等著的就是慈禧這一句話,頓時山呼萬歲:“老佛爺聖明!”

慈禧無所謂的擺擺手,只是瞧著垂首站得筆直的光緒:“皇上,這是你的首尾,戰是你宣的,現在要和,也該你詔告天下,就是這麽個條件,講和吧!告訴天下,你們要打仗,就打出這麽個下場!”

這一句話仿佛重重一記巴掌打在光緒臉上,讓他整個人都搖晃了起來,帝王的最後一點自尊,給慈禧輕輕一句話撕得粉碎。他呆呆的看了慈禧一眼,看到的卻是老太太剛愎而冷淡的面容。光緒都不知道他怎麽行禮答應的,行屍走肉一般的就走出了樂壽堂。

這些軍機看著光緒的背影,一個個心裏都不知道是什麽滋味兒。慈禧卻不動聲色,又叫起了世鐸:“世老三,遼南豐升阿那裏,電報回來了沒有?”

世鐸忙不叠的又磕頭下去:“回老佛爺,李鴻章說還沒到……”

慈禧臉上閃過一陣青氣兒,咬緊了牙齒:“咱們好容易才把北京城的天給翻過來,這定下來的大局,再不能有人搗亂!徐一凡的職必須去了!沒了遼南的兵,沒了掌握地方的權,他一萬兵,翻不起大浪來!你給我親自到總理衙門的電報局子裏,萬事不用管,一遍又一遍的發電報給豐升阿。他現在就是新欽差大臣,奉天將軍!徐一凡萬一敢到錦州上任,豐升阿就是鬧出天大的禍事,把這個徐一凡怎麽了,我都替他撐腰!”

世鐸渾身冰冷,只是不住的碰頭答應。起身暈頭轉向的就想朝後退出去,慈禧又叫住了他:“用皇上的名義!實在不行,讓皇上親筆擬稿子!無論如何,今兒我要等到豐升阿的回音!”

※※※

宋慶的軍帳之內,陳設蕭然。只有一個幾案放在當間,上面發令的令箭架子都掉了漆,幾只令箭,七零八落的放在架子上。威武旗,鉞戟鼓號,這些軍門軍帳應有的陳設,一概不見,也不知道是現在的清軍不講這些古老的排場了,還是宋慶將這些東西在田莊台丟光。

牛皮帳篷的頂上破了一塊,也沒人去補,陽光從縫隙當中透進來,照在帳中就是一道光影,塵埃在光影當中幽幽浮動。

帳外,是按捺不住的吼聲,一聲高過一聲,像浪頭一樣朝裏面拍擊。軍心一旦卷動,不是輕易就能平息下來的。徐一凡到來之後,雷厲風行,幹脆爽快的作派,一下就精準的抓住了毅軍胸中那點沉郁之氣,並且掀動了起來!

宋慶拉著徐一凡進了帳篷,呆呆的看了這個比他小了四十歲的青年欽差大臣,奉天將軍,已經站在滿清官僚體系頂峰之一的徐一凡。半晌之後才長嘆一聲:“徐大人,你厲害!爬到這個位置,世人當初還多認為你糊塗跋扈,大家真是瞎了眼睛!三言兩語就得了我毅軍的軍心,不愧是海東徐大帥!”

徐一凡只是淡淡一笑:“我幹的都是光明正大的事情,我給國家賣命,拼命的打鬼子。收拾那些不是東西的玩意兒,有人心的,自然聽得進去我說的話。”

一句話說得宋慶又是一聲廢然長嘆:“這大清,為什麽就有那麽多人不幹正事兒呢……天下真要變了……真要變了……”

他猛的擡頭:“徐大人,你真不會丟下咱們毅軍?我們可不像禁衛軍,我宋慶也沒有你徐大人的本事!”

老將軍白須顫動,眼巴巴的看著徐一凡。

徐一凡以至剛近於跋扈之道行光明正大之舉,在此離亂末世,的確有著一種蠱惑人心的力量!人人都覺得沉悶,人人都知道沒有出路,特別在一個小小日本就將煌煌大清打成如此慘狀的現在!一個這樣特立獨行,偏偏又秉著大義的人出現,也許只有他身上的棱角,才能挽此末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