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光榮日(1945年3月~1945年9月)(第2/20頁)

此時的正面戰場,隨著中印公路被打通,滇緬公路也恢復了通車,中國軍隊美械化的步伐開始加速。到3月,第一批12個軍(35個師)大部分完成美械更換和初步訓練:王淩雲第2軍、邱清泉第5軍、黃傑第6軍、何紹周第8軍、石覺第13軍、胡璉第18軍(先期只有第11師更換美械)、周福成第53軍、闕漢騫第54軍、陳明仁第71軍、韓浚第73軍、施中誠第74軍、牟廷芳第94軍(部分更換美械)。

為應對更換美械裝備以及整頓“一號作戰”後戰區散亂的現狀,蔣介石下令組建中國陸軍總司令部,以軍委會總參謀長何應欽兼總司令官,蕭毅肅為參謀長,總部設在昆明,後前進司令部設在湘西芷江,轄四個方面軍:第1方面軍總司令盧漢(雲南昆明);第2方面軍總司令張發奎(廣西百色);第3方面軍總司令湯恩伯(貴州貴陽);第4方面軍總司令王耀武(湖南安江)。

王耀武出任方面軍總司令出乎很多人的預料,但也在情理之中。

年初時,蔣介石就已經授意軍委會,打破抗戰期間將領軍銜不晉級的慣例,晉升王耀武為中將。一起晉升的還有第5集團軍兼昆明城防總司令杜聿明、蕭毅肅。蕭毅肅就不提了。王耀武和杜聿明,這兩人蔣介石都喜歡,但從抗戰之後的用人上來說,蔣似乎更喜歡杜,對王實際上並沒有重用。只說王耀武的第4方面軍,轄施中誠第74軍、韓浚第73軍、李天霞第100軍,以及由新軍長胡璉統領的第18軍。四個方面軍中王耀武的實力顯然是最強的。這個方面軍的任務也最重,擔負著北起洞庭湖,南到湘桂邊境綿延千裏的守備任務。

日軍那邊兒,進入1945年後,他們需要面對一個事實:中美混合空軍跟日軍的戰機比率擴大到10∶1。在1945年前三個月,中美混合空軍共計出動戰鬥機和轟炸機10,366架次,日軍戰機在天空中基本上銷聲匿跡了。

這種現狀對新任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岡村寧次是殘酷的。

岡村在1944年12月被任命為獨掌在華日軍部隊的總司令官是昭和天皇的意思。

昭和是欣賞岡村的,認為他是諸將領中的佼佼者,至於否定另一個人選朝香宮鳩彥親王,雖有日本一旦戰敗後為躲避責任而避免皇室成員任高官之因由,但更重要的是:作為一名軍隊統帥,朝香宮跟岡村比實在差得太遠了。

岡村就任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後的第一件事,就利用“一號作戰”的局面,籌劃“孤注一擲的進攻四川的作戰”,這是他長久的軍事理念所在。但此時東京大本營的關注點,在於怎麽防止美軍從中國東南沿海登陸。岡村認為,即使從打擊美國人聯合中國軍隊反攻、避免兩面作戰甚至迫使美軍改變在中國登陸的角度,也需要在此之前率先擊破西面的重慶政權。他對東京來的人說:“中印公路和滇緬公路通車後,美援進入中國的速度會加快,到本年中期,全美式裝備的重慶軍至少會達到10個師,年內有可能達到30個師。在年度中期,重慶軍和共產黨的軍隊必定會發動反攻,而在年度中期之前,是擊破重慶政權最好也是最後的機會。”

按岡村的四川攻略計劃,1945年3月,駐廣西的第11軍由宜山進攻貴陽,隨後將第13師團控制在安順,護住攻擊部隊的側背,警備昆明方向的中國軍隊,其余各師團向成都進攻;以駐湖南的第20軍由邵陽進攻芷江,隨後第40師團調到第11軍,其余兩師團向重慶進攻。宜昌方向的第39師團則向沿江萬縣進攻,與華北方面軍一起進行策應和牽制作戰。四川攻略期間,派遣軍與南方軍合作攻占昆明。

陸軍參謀本部新任作戰部長宮崎周一將岡村的計劃上報陸軍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後者看完了,沒說行,也沒說不行,但不支持的態度是明顯的。他告訴宮崎:“雖然叫岡村大將準備應對美軍在中國東南沿海的登陸,但我本人並不認為美軍登陸中國這件事對日本來說是壞事。如果美軍陷入在中國大陸同日本軍的戰鬥,那麽可以延緩日本本土受到攻擊。從這個角度說,東南沿海的防備甚至不能太嚴,只有這樣才能吸引美國人上陸,否則他們就有可能直接進攻沖繩了。當然,大陸海岸線漫長,太嚴的防備也是不可能的。假如進行四川攻略,就算打敗了重慶軍,導致的結果可能是:美國人失去了夾擊作戰的盟友,進而放棄了在中國大陸作戰,那樣對我們更不利。”

古怪梅津的觀點雖然看起來彎彎繞,但也確實是一種思考。

岡村寧次認為:只有進行四川攻略,才有可能引誘美軍登陸。

在岡村的堅持下,派遣軍參謀總長松井太久郎到東京說明情況,梅津美治郎聽完後仍不置可否,次長秦彥三郎(日本陸軍士官學校24期,三重縣人)叫上作戰部長宮崎周一經過再三研究,宮崎希望得到作戰課長服部卓四郎的支持,服部則把研究任務交給自己的手下一個叫細田的作戰班長。細田是個中佐,帶著兩個幫手,一個叫晴氣,一個叫志波。三人對著地圖冥思苦想了一番,最後得出得結論是:不能實行四川作戰,對西面只能進行零碎的“挺進遊擊”戰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