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第5/5頁)

一九一九年十月

注釋

[1]聖人之徒——這裏指當時竭力維護舊道德和舊文學的林琴南等人。

[2]倫常——封建社會的倫理道德。

[3]這裏說的“勸孝”的樂府,指林琴南作《勸世白話新樂府》的《母送兒》篇。

[4]善種學——即優生學,認為人或人種在生理和智力上的差別是由遺傳決定的,只有發展所謂“優等人”,淘汰“劣等人”,社會問題才能解決。

[5]老復丁——從老年回復壯年。

[6]勃豀——指婆媳爭吵。

[7]歐美家庭並無“逆子叛弟”之說,見於林琴南所譯小說《孝友鏡》。

[8]萬年有道之長——久遠的意思。這是臣子頌揚朝廷的一句成語。

[9]舉孝,孝悌力田,孝廉方正——都是古代選拔官吏的辦法。

[10]割股——即所謂“割股療親”,割取自己大腿上的肉煎藥,以醫治父母的重病。

[11]斯賓塞(H.Spencer,1820~1903)英國哲學家,終身不娶。

[12]哭竹,臥冰,嘗穢——哭竹,三國時吳國孟宗的故事。唐代白居易編的《白氏六帖》說:“孟宗後母好筍,令宗冬月求之,宗入竹林慟哭,筍為之出。”臥冰,晉代王詳的故事。《晉書·王詳傳》說,他的後母“常欲生魚,時天寒冰凍,詳解衣將剖冰求之,冰忽自解,雙鯉躍出,持之而歸。”嘗穢,南朝梁庾黔婁的故事。《梁書·庾黔婁傳》說,他的父親庾易“疾始二日,醫雲:‘欲知差劇,但嘗糞甜苦。’易泄痢,黔婁輒取嘗之。”這三個故事都收在《二十四孝》中。

[13]《孝經》——儒家經典之一,孔門後學所述。

閱讀延伸

王朔《致女兒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