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貽笑千古的啼哭救國論(第2/2頁)

前前後後有五千多名淚腺比較發達的“哭喊達人”走上了仕途。

更始元年(即地皇四年,公元23年)十月初一,漢軍攻入長安,王莽狼狽不堪地逃到漸台。聞訊追來的百姓將漸台包圍了數百重。初三,王莽被商人杜吳殺死,校尉公賓就斬王莽首,數十人爭砍王莽屍體。

新莽王朝宣告覆滅,漢軍取得了反莽鬥爭的最後勝利。

在這樣的大勝利跟前,劉玄仍然保持清醒的頭腦,他虛心納諫、認真聽取臣下的意見,對歸附於自己的新莽官員及各種地方勢力進行招撫,並派使者四下招降那些尚處於觀望態勢的割據勢力。他宣諭說:“先降者復爵位!”

這個政策相當高明,短短幾個月時間,就招降了大大小小數十支割據勢力,將興復漢室的大業推向了一個新的高潮。

然而,就在全國各地的招撫工作開展得如火如荼的時候,卻經常有一些不愉快的事發生。

比如說,被派往上谷郡的使者就把招撫工作搞砸了。

上谷郡的太守是扶風人耿況。

耿況聽說新皇帝來招安,馬上擺酒迎接,並且把自己的官印綬文(即官職任命文書)奉交使者查驗。

使者只管喝酒吃肉,收下印綬,並無下文。而耿況還巴巴地等著使者執行劉玄“先降者復爵位”的政策,發還印綬,原職敘用。

使者一頓好吃好喝下來,醉了。

第二天,酒醒,卻沒有歸還的意思。

耿況沒辦法了,只好派人向使者要,使者卻顧左右而言他,不給。

這下問題嚴重了。

劉玄到底是什麽意思?

耿況勃然變色,卻隱忍未發。

郡功曹寇恂二話不說,立刻勒兵入見使者,追討印綬。

使者不知死活,破口罵道:“我乃天子使者,你一介功曹,竟敢脅迫我嗎?”

寇恂大義凜然地答道:“非敢脅使君,只為使君的表現失當。今天下初定,使君建節銜命,郡國無不延頸傾耳,以待聖命;使君到了上谷,卻出爾反爾,失信於天下,將來又如何能夠號令其他郡國相從呢?”命人奪了印綬,歸還耿況。

類似上谷郡的事件並不是少數。

耿況及耿況以外的很多人從此對劉玄的更始政權大感失望,更始政權的負面影響越來越大。

新莽垮台,河北諸郡一片混亂,陷入了無政府狀態,各地豪強割據、獨立為政。而按照當時的行政區劃,河北諸地並州、幽州、冀州三刺史部轄區,幅員遼闊,土地肥沃,與匈奴、烏桓、鮮卑等少數民族地區接壤,位置十分重要。不僅如此,河北三郡也是百年以來盛產糧食、布匹等物資的基地,是西漢、新莽王朝的重要經濟支柱地區。可以說,除了司隸校尉所直轄的京兆、馮翊、扶風等長安三輔以及河南、河內、河東、弘農諸郡以外,河北是當時最重要的戰略要地之一。

為了得到這片地盤的統治權,就必須派一名得力幹將擔任大漢政府河北地方名義上的最高行政長官,前去做好宣慰、平叛工作。

顯然,這是一項艱巨的任務,誰能勝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