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來了個不速之客

連續幾個月的努力到底沒有白費。

劉秀以自己的信義和恩德征服了很多人,不斷有人公開或半公開地來投奔、歸附於他。

比如說,騎都尉宋子人耿純,自從見了劉秀一面,就被劉秀雍容華貴的氣度折服,再看到劉秀官屬帶領的軍隊法令制度與眾不同,就主動跟劉秀套近乎。

還有一個重量級的人物。

此人姓鄧,名禹,字仲華,南陽新野人,是個早熟型的少年英才,史稱其“年十三,能誦詩”。

當年劉秀到長安遊學,鄧禹也在長安,兩人是同學。鄧禹有一雙過人的慧眼,識人、知人,總覺得劉秀不是尋常之輩,傾心結交。

劉玄登位,也聽說了鄧禹的賢名,多次派人上門請他到宛城去做官。

而在鄧禹的眼中,劉玄只是一個庸碌無為之主,豈肯屈從?他斷然拒絕了劉玄的邀請,閉門讀書,足不出戶。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當他聽到劉秀獨領“破虜將軍代行大司馬事”到河北做宣慰工作,料定劉秀到了急需用人之際,於是從家中動身,步行趕往河北,拄著拐杖乘船渡過黃河,一路歷經艱辛,輾轉了無數座城市,終於在鄴城追上了劉秀。

劉秀看到了鄧禹,頓感如虎添翼,高興萬分。

他抱著鄧禹說:“劉秀得蒙朝廷專派,來河北做宣慰招撫工作,你不遠千裏來找我,非常感謝。你這麽做,是想討份差使做嗎?”

鄧禹淡淡一笑,說:“做官並不是我平生之願。”

劉秀的笑容凝固,驚奇地問:“請問你的平生之願是什麽呢?”

鄧禹正色答道:“我平生之願就是追隨在明公您的左右,努力建得尺寸之功,將來明公威德加於四海,我的名字能跟著您的不朽業績永垂於竹簡之上。”

劉秀大感欣慰,用力捶著鄧禹的肩頭,哈哈大笑,將他留下,晚上住在一起,抵足長談,一起討論天下大事。

鄧禹說:“更始帝劉玄現在正緊鑼密鼓地策劃著遷都長安,長安雖稱表裏山河,有金湯之固。而崤山以東一帶的形勢尚未明朗,赤眉、青犢等流民軍,動輒就能夠聚集數萬之眾,聲威赫赫。長安的三輔地區,同樣有很多心懷異志的人,他們往往借助流民軍的力量假號稱帝。劉玄自起事以來少有挫折,朝中大事都由身邊的權臣決斷,這些權臣偏偏就是一些平庸之輩,起兵造反志在錢財,很多行動純粹是意氣用事,貪圖一時之快,不是忠良明智之士,缺乏深謀遠慮,難以復興漢室、安定百姓。現在四方分崩離析,形勢洞若觀火。明公您雖有建籓之功,猶以不能建功立業為憂。而今之計,不如廣招賢才,收攬英雄,安撫民心,建立高祖那樣的大業,救萬民於水火之中。以明公之才操勞天下,依我看來,區區九州天下,不足定也!”

一席話,正說到了劉秀的心坎上,歡喜不盡,將鄧禹視為肱股之臣。

耿純、鄧禹之外,還有一位文武雙全的牛人,也在這時候投奔劉秀。

該牛人姓賈名復,字君文,南陽冠軍縣人。

賈復少年習文,專攻《尚書》。

他勤學好問,才學過人,驚動了舞陰縣一個名師,該名師對自己的門人贊道:“賈君文的容貌志氣如此,又勤苦學習,有將相之器。”

時逢亂世,很多讀書人沒法清靜讀書,學業中斷。

賈復也一樣。

他棄文入仕,在王莽政府做一名小小的縣掾,專門負責到河東運鹽。

有一次,遇上了盜賊,同行的十多人都棄鹽車而不顧,四下逃命。

賈復一介文士,拔劍而起,手殺數人,驚散盜賊,將鹽車一輛不少地押運回縣衙,人們始知其武勇的一面。

下江兵、新市兵橫行南陽,被義軍弄丟了官職的賈復聚集了幾百人,在羽山自稱將軍,後又入劉玄更始集團混過一段日子。

聽說劉秀在河北招賢納士,便前來投奔。

劉秀見到賈復,大喜,稱他是將帥之器,任其破虜將軍督察盜賊之職。

賈復騎來的馬又瘦又小,劉秀立刻命人將自己車駕的馬分了一匹賞賜給他。

有人抱怨劉秀說,真是外來的和尚好念經,賈復何德何能,剛來就擔任這樣的要職,恐怕難以服眾,請求改任補鄗尉的職位。

劉秀笑著說:“算了吧你,賈督有擊敵千裏的威風,剛剛任他職務,不能擅自更改。”

從這一天開始,賈復和鄧禹成了劉秀最為得力的左膀右臂,後並稱開國雙雄。

除了鄧禹、賈復外,來投奔劉秀的還有一個不速之客。

此人屬另類梟雄。

之所以說其是梟雄,是因為他好奇門異術,仗義行俠於趙、魏一帶,多結交列強、豪傑,好打抱不平,且有一顆唯恐天下不亂之心。

而說他另類,是因為他向劉秀進獻了一條聳動天下的大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