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雙雄遇難

從最初的政治招撫算起,到徹底平定隴西,前後用了足足八年!

這八年的時間裏,耗盡了多少民財,耗盡了多少人的心血乃至生命。

東漢開國的兩名重量級人物,就分別耗死在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中,注意,不是戰死,是耗死的。

這兩人分別是征虜將軍祭遵和征西大將軍馮異。

祭遵死於光武帝建武九年春,馮異卒於光武帝建武十年夏。

勝利離他們是那麽近,然而,他們卻永遠看不到了。

因為這兩個人的死,劉秀哭得淚雨滂沱。

可是革命尚未最後成功,死的人已經死了,活著的人,還須繼續努力。

要想徹底統一全國,還必須掃除盤踞在巴蜀地帶的公孫述。

光武帝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春,劉秀調兵遣將,由水陸兩路正式對公孫述發起總攻。

陸軍由來歙表哥率領,水軍由征南大將軍岑彭統率。

劉秀做夢也不會想到,死神,很快就降臨到了這兩個人的頭上。

剛開始,在很多人看來,岑彭統領的水軍,只是起一種牽制作用。

要知道,沿水路入蜀,就得逆長江而上,從荊門出發,途中還要穿越險峻的三峽,大軍千裏深入,水程遙遠,且後無援軍,就算前面沒有一兵一卒據守,也是困難重重。

更何況,光武帝建武九年(公元33年),公孫述感覺隗囂快不行了,就做好了迎擊劉秀的準備,派任滿、田戌、程泛率領幾萬人乘船下江關(今四川奉節縣東),攻克夷道(今湖北宜都)、夷陵(今湖北宜昌東南),占據荊門、虎牙二山(今湖北宜昌東南隔江相望之二山),在江面上架起浮橋將之連為一體,浮橋上又建起鬥樓,並在水下立起攢柱(密集的柱樁),斷絕航道,並將大部軍隊駐紮在山上,嚴陣以待。

岑彭此行,步步驚心,稍有不慎,則會船翻人亡,全軍覆滅。

光武帝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三月三十日,東風大起。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岑彭領誅虜將軍劉隆、輔威將軍臧宮、驍騎將軍劉歆諸將,率騎兵五千,步卒五萬,戰船數千艘,趁著東風,悍然進發荊門、虎牙前線。

岑彭的水師戰船分為兩種:一種是直進樓船,另一種是冒突露橈。

東漢人劉熙所著《釋名》解釋說:“樓船一層曰廬,二層曰飛廬,三層曰雀室。”唐人杜佑所著的《通典》則說:“樓船,船上建樓三重,列女墻、戰格,樹幡幟,開駕窗矛穴,置拋車、壘石、鐵鬥,狀如城壘。”這種船體積龐大,船上有樓,一般為三層。但也有的達五層、十層,適於運兵糧和正面戰,是水軍作戰的主要船種之一。

冒突露橈,又簡稱“冒突”,《後漢書》解釋是:“露橈,謂露楫在外,人在船中;冒突,取其觸冒而唐突也。”其以生牛皮蒙船覆背,兩廂開掣掉孔,左右前後有駑窗矛穴,敵人根本沒有可能沖得進,而矢石又不能傷,具備一定的進攻能力,通常用以奇襲突擊。

偏將的任務是斬斷浮橋,沖破蜀軍的防線。

其時東風狂急,雖是逆流而上,冒突露橈卻斬波劈浪,飛速而上。

荊門、虎牙兩山的守軍見了,齊聲驚呼。

還沒等他們做出任何反應,魯奇一軍已經逼近了浮橋!

快快快,握緊利斧,準備動手!

魯奇遏制不了內心的一陣陣狂喜。

然而,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

蜀軍在水中立著的攢柱上全裝有反把鉤,魯奇等人的冒突露橈全被反把鉤鉤住了,動彈不了啦。

真是悲慘啊!

荊門、虎牙兩山的守軍彎弓搭箭,把魯奇他們當成了活靶子,箭如飛蝗,無數漢軍紛紛跌落水中。

魯奇目眥盡裂,大吼一聲,命士卒點燃火把,扔上浮橋。

奇跡發生了。

東風獵獵,火借風勢,風助火威,騰騰烈焰,竟然沿著浮橋,燒向長江兩岸。

火勢猛烈,沿岸的橋堡燃著了,風怒火盛,橋樓崩燒,塌陷一片,蜀軍亂成一團。

岑彭盡起全軍,順風並進,所向無前。

蜀兵大亂,溺死者數千人。

漢軍勝利斬殺蜀軍大司徒任滿,生擒南郡太守程汎。

蜀軍翼江王田戎僥幸逃脫,退保江州(今重慶市北嘉陵江北岸)。

這一戰,公孫述苦心經營的水師灰飛煙滅。

從此,長江水面暢通無阻,岑彭長驅直入,進占江關(今重慶奉節縣)。

巴蜀大地,門戶洞開。

岑彭整肅軍紀,號令軍中吏士,不得虜掠。

百姓聞之大喜,奉獻牛酒,迎接犒軍。

岑彭堅決推辭,對前來勞軍的百姓說:“大漢不忍眼睜睜地看著巴蜀大地遭受公孫述虜役,所以興師遠伐,解救民眾。”

看,這話說得多有水平。王莽亂政,巴蜀所受影響並不大,而公孫述治蜀,也卓有成效,民眾其實並不恨公孫述,可經過岑彭這一描,公孫述徹底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