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與鬼神鬥爭的王充(第2/2頁)

舉個例子,按照“天人感應”說,人是由“天帝”有意識地創造的,“五谷萬物”也是由“天帝”有意識地安排它們專門為人生長的;而帝王更是由“天帝”有意識地生下來統治萬民的,從而定下了統治的“秩序”,把君權神化。

為了把這套思想體系說得言之鑿鑿,他們還提出了一種“符瑞”說,即把一些想象的和自然的事物,如龍、麒麟、鳳凰、雨露、嘉禾、芝草等,稱為帝王的“受命之符”,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有:夏的祖先是其母親吃了“薏苡”草後出生的;漢高祖劉邦則是其母在野地裏和龍交合而生;東漢光武帝劉秀是生而室內有光等。

《論衡》針對這種荒唐之言做出了大膽的批判:吃“薏苡”根本不能生人,至於龍與人的交合,他說“天地之間,異類之物相與交接,未之有也”,指出異類的生物根本不可能交合。接著一針見血地指出:人都是由父母生的,帝王也不能例外,所謂“聖人更稟氣於天”,乃是“虛妄之言”,不足相信。

他進而指出,既然天、人、物三者不是同類,不能相合,那麽與“符瑞”也就毫不相幹了。

在封建帝王專制統治的環境下,能有這種真知灼見,已顯不凡,而敢於把這種真知灼見著之於書,更是難能可貴。這,正是王充及其《論衡》書的偉大之處。

遺憾的是,由於《論衡》對傳統的儒學,特別是漢代經學,進行了論難,甚至懷疑古經,“刺孟而問孔”,“詆訾孔子”,“厚辱其先”,遭到當時以及後來歷代封建統治階級的冷遇、攻擊和禁錮。

清乾隆皇帝就罵其“已有非聖無法之誅”!

但不管統治階級如何抵觸、排斥王充和他的《論衡》,王充都稱得上是東漢時期最傑出的思想家、唯物主義哲學家。

整個東漢二百年間,稱得上思想家的,僅有三位:王充、王符、仲長統。王充的成就最為傑出,對後世的影響最大。其以唯物主義的自然觀和自然科學知識為基礎,集前人無神論思想之大成,以元氣自然論論證萬物生化,最終確定了古代無神論的理論體系。他的《論衡》,堪稱我國古代的一部唯物主義哲學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