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科聖”張衡(第2/2頁)

這件儀器發明於順帝陽嘉元年(公元132年)。

朝廷得知了張衡的才能,曾經將他征召進京,拜為郎中,安帝元初元年(公元114年)遷尚書郎。次年,遷太史令。

候風地動儀就是張衡在太史令任上的一件大手筆。

其以精銅鑄成,直徑八尺,合蓋隆起,形如酒尊,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尊中有銅柱,名叫都柱,旁邊分布八條軌道,施關發機。尊外附八龍,龍首銜銅丸,下有蟾蜍,張口承接銅丸。其機關制作巧妙,全部隱於尊中,覆蓋周密無間。如若地動,都柱則敲動機關,使龍首張口吐丸,蟾蜍銜之,震聲激揚,觀察者即可覺察。

其有一龍發機,而另外七首不動,根據吐丸方向,可知地震之所在,驗之以事,合契若神。

曾經,有一龍機發而地面並無震動,京師學者鹹怪其無征。然而,幾日之後,有消息傳來,隴西發生了大地震,於是皆服其妙。

地震的原因很復雜,直到今天,研究地震的成因、預測地震的發生,依然是世界的大難題,而在兩千年前,張衡就研究出了用來觀測地震的儀器!從這一點來說,候風地動儀乃是世界上的地震儀之祖。

而從上面所提到的渾天儀和候風地動儀的構造即可得知,張衡本人掌握了極其高明的機械技術,他還制造出了指南車、自動記裏鼓車、飛行數裏的木鳥等。

和他同時代的崔瑗就盛贊他:“數術窮天地,制作侔造化。”

這句話,除了贊揚他制作器物的神奇外,也肯定了他在數學方面的成就。

他寫過一部書,叫《算罔論》,給立方體定名為質,給球體定名為渾。他研究過球的外切立方體積和內接立方體積,研究過球的體積,其中還定圓周率值為10的開方,是我國第一個理論求得π的值。

他還被唐代人崇為東漢的大畫家。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卷三記有:“張衡作《地形圖》,至唐猶存。”

在任太史令期間,張衡對史學也做了許多研究。曾對《史記》《漢書》提出過批評,並上書朝廷,請求修訂。他還對東漢王朝的歷史档案做過考訂,上表請求專門從事档案整理工作,補綴漢王朝的史書。他還研究文字訓詁的學問,著有《周官訓詁》一書。裏面的內容,廣大學者都挑不出什麽毛病。

這多種多樣的才能,使得後世的郭沫若由衷贊道:“如此全面發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見,萬祀千齡,令人景仰。”

值得一提的是,張衡雖然淡於名利,卻不是那類專門關起門來做學問的學者,他關心時政,關心國計民生,有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負。

他歷經劉祜和劉保兩朝,看著政治日漸腐敗,宦官和外戚的鬥爭越演越烈,地方豪強也在混亂中不斷坐大,百姓生活日益厄困。他坐不住了,冒死向劉保上書,諷示近世宦官的危害,要皇帝“惟所以稽古率舊,勿令刑德八柄不由天子”、“恩從上下,事依禮制”。

這種勸諫換來的結果卻是:劉保下詔特許受封為列侯的宦官可以收養義子,繼承爵位。

宦官也因此獲得了和貴族世家同樣的世襲特權——諸葛亮稱曹操是豎閹之後,就是因為宦官曹騰擁有這種特權。

張衡清醒了,他明白,在這個渾濁而黑暗的世界中,他一個人的呼聲是那麽的微弱,是那麽的毫無意義。

在殘酷的現實面前,他選擇了逃避。

以至後來劉保問他:當今天下百姓所憎恨的是什麽人?

在宦官們環視之下,他已無話可說,只好“詭對而出”。

他的《四愁詩》《歸田賦》就是在這種背景下誕生的。

因為詩賦中的那種矛盾和痛苦,後人又將之和偉大詩人屈原的《離騷》相提並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