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我來保衛雨花台(第3/4頁)

因為只有經歷過了“沒有”,才真正明白“有”的可貴。

向小強站起來,對方丈笑道:

“回頭打完這一仗,自當奉上香油錢。”

法雲大師當即雙手合十,躬身念道:

“阿彌陀佛……”

向小強接著笑道:

“不是不願現在給啊,呵呵,只是大戰在即,實在不知這座山、這座城、這塊土地、還有我自己,命運會如何。……唔,要是……萬一……如果……的話,那就都是清虜的了,嘿嘿。”

法雲大師又是雙手合十,高宣佛號:

“阿彌陀佛,佛祖保佑,老衲堅信一定會收到向大人的香油錢的。”

要是在別的時候,一位方丈說這話肯定相當的搞笑。但現在法雲大師卻說的相當有感染力,向小強也堅定地點點頭:

“嗯,我也相信,一定會的。”

這時方丈轉身接過一個宣紙簿子,翻開捧到向小強面前,旁邊小僧捧上筆墨。方丈笑道:

“向大人,請吧。”

咦,幹嘛,功德簿?

不是說好了先賒著,回頭給嗎?剛說的很好聽:“老衲堅信……”,這就要記賬啦?

方丈見他疑惑,笑道:

“向大人第一次來,這是本寺的貴客留言簿,來本寺造訪的貴客們總愛留下幾句。呵呵,向大人不留下幾句?”

向小強接過來,一頁頁的翻看。這本簿子也是有年頭了,古色古香,紙色很久,但保存得很好。看上面很多前人的題字,多是些高官大臣、皇親國戚,留款最早都是幾十年前的。

留言多為詩句,或是幾句文言文:

什麽“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東南勝形,三吳都會”、“余乃為亡妻李氏造像一尊,願為有緣人……”等等。

偶有幾張,是用了半透明的薄紙精心保護起來的。隔著薄紙能看到,這幾張都是幾位皇帝的題字。

最近一張是朱佑榕的題詩:

“人歌小歲酒,花舞大唐春。願得長如此,年年候物新。”

看留款是“怡福元年”,還是兩年前的,是她登基的第一年。

……願得長如此,年年候物新……

向小強把簿子放在桌子上,擡起頭,凝視著大殿外面。遠處隆隆的炮聲還在零星傳來。

方丈一怔,以為他不敢在當今天子的後面留言呢,出言笑道:

“向大人不必……”

向小強突然說道:

“我用不慣毛筆。”

然後掏出自己的鋼筆,彎下腰,在簿子上唰唰下下一行大字:

“公元一九三六年一月二十一日,我們來這裏保衛雨花台。——人民衛隊,向小強”

……

雨花台以南三公裏,就是外秦淮河陣地,陣地以南五公裏處,哈豐阿選了一塊地方,建立了師指揮部,準備在這裏指揮大清的精銳——八旗師,和傳說中南明的精銳——人民衛隊交鋒。

師部前方,士兵正在飛快地挖戰壕、構築野戰工事,機槍組拼裝著馬克沁重機槍,往水箱裏灌水。通訊兵已經架設好了野戰電話,粗黑的電話線遠遠地伸向前方,消失在黑暗中。

身邊的勤務兵們架好了野戰帳篷,折疊繪圖桌在裏面支起來,擺上了馬燈。幾個參謀正在根據前方地圖分隊送回的數據,在軍事地圖上加標各種詳細的數字。

一旁的通訊兵“嗚嗚”地搖了幾下電話手柄,拿起聽筒:

“喂,喂,我是師部,我是師部,這是測試,聽得清嗎?好,沒問題……”

哈豐阿過去,親自拿過話筒問道:

“我是師長,前方情況怎麽樣?”

話筒裏傳來“叮!當!”地坦克炮響,裏面士兵大吼道:

“師座,明軍的坦克打得很猛,但他們老躲在霧後面,就是不往上沖,老是仗著輪子比我們腿快,跟我們一會兒東一會兒西的繞圈子,我們已經傷亡不少了……”

“明軍損傷如何?”

“回師座,我們反坦克營戰果很大,已經擊毀了明軍十八輛軍車、兩輛裝甲車、擊斃擊傷明軍八十多人!”

哈豐阿眉毛越皺越大,問道:

“怎麽都是軍車?坦克呢?沒擊毀他們的坦克嗎?”

前線士兵喊道:

“回師座,沒有!前方和我們兜圈子的,基本上都是軍車、裝甲車,坦克好像都躲在裝甲車後邊呢,就聽著開來開去的,‘當當’的老打炮,也不出來沖!”

“數量呢?數量大概有多少?”

“聽聲音好像不少,樹林子後邊都是發動機聲音,一邊開一邊朝我們這邊掃機槍!”

哈豐阿慢慢放下話筒,越想越覺得味兒不對。明軍既然有那麽多坦克,為什麽不拿出來沖,老躲在樹林子後面?幹嘛要拿越野能力不行的軍車在前邊沖?為什麽連裝甲車都那麽少?

難道是在前方布置了裝甲重兵,卻故意示弱,誘我軍深入?……不對,前方士兵說,樹林子後面能明顯聽到發動機聲音,要是埋伏,怎麽會做得這麽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