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鋌而走險(第3/3頁)

陳旺武瞄著地圖,慢慢地把目光向左移,移過洛陽,移到了函谷關上。

函谷關,幾千年來易守難攻之地,有“百二之關”之稱。意思是就算敵人一百萬軍隊來攻,我軍只要二萬人就能守住。歷史上秦國就多次讓六國軍隊在這裏伏屍百萬,流血漂櫓。

這地方,可比方城那裏易守難攻十倍。

陳旺武頭腦中興奮起來了,呼吸越發急促。……率領大軍退入函谷關,守住了這裏,使勁兒的跟南明討價還價。只要南明打算進關中,那就一定得把最肥的一杯羹分給自己。而南明已經打到這裏了,不打算進關中?不大可能。就算他們原來沒有進關中的計劃,此時看到自己能談,也不會拒絕這個機會的。

要知道,一旦南明拿下了關中,大清再想拿回來,就根本不可能了。現在山西、陜西清軍十分空虛,明軍一旦進了關中,立刻可以北上占有整個陜西和山西。那樣,就算將來南明在東部平原吃了虧、往南敗退,清軍也不可能毫無顧忌地繼續南下了。清軍要時刻提防著西邊,而明軍隨時可以從山西山區撲進平原,威脅清軍的戰略側翼,而且可以隨時退回去。

那麽南明在這場戰爭中,就處於不敗之地了。

這對於南明的巨大好處,南明朝廷豈會看不到?那麽自己只要牢牢守住函谷關,自己開什麽價,南明就得給什麽價。

陳旺武興奮的心臟狂跳,看著地圖前那幫滿頭大汗的參謀們,看著他們忙著聯系前方、布置抵抗的樣子,心中暗暗笑道:老子前半生是給大清朝廷賣命的,從今兒個開始,老子要為自己賣命了!

……

陳旺武開始不理會如何防禦明軍進攻了,開始盯著地圖,腦子裏盤算著如何把盡量多的部隊、盡量多的裝備撤入函谷關。

……首先,把黃河大橋給炸了,絕了明軍從鄭州北上山西、直隸的路,逼得它非得從函谷關繞道不可。

其次,立刻派親信先帶兵進入關中,到西安把自己家人保護起來,以防朝廷發現自己有異心,搶先去控制自己家人。

再次,把山西和陜西之間的幾座黃河浮橋保護好。山西和陜西雖然挨著,但是兩省之間是隔著一條黃河的。黃河上有幾條常設浮橋,明軍一旦進了陜西,就可以借著這幾條浮橋迅速進入山西,和他們的那個太行山縱隊會師,從而據有整個山陜。所以,這幾座浮橋都是自己和明軍要價的籌碼。

最後……做好全軍將士的“思想工作”。好在鄭州兵團全是關西子弟,函谷關以西就是他們的家鄉。跟著自己鋌而走險、吃裏扒外,不必擔心家人被朝廷報復。自己手下那些將領,要好好拉攏他們,許給他們榮華富貴。給自己要價,也不能忘了幫他們要一份……

於是,陳旺武站起來,著手安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