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新軍隊框架完成(第2/3頁)

他這個舉動,實在是讓李默和李恩富哭笑不得,不過幸好在確定了廣州和海南將作為海軍二線基地後,狹窄且缺乏資源和重工業支撐的香港島,也的確沒有必要保留那麽多軍事設施了,所以也就任由著他胡鬧下去。

卻沒想到這個喜歡胡攪蠻纏的大胡子還是蠻有經濟頭腦的,硬生生給湊出了一千萬藍幣,立刻將它交給了裝備部增建六艘保衛級驅逐艦,兩艘補給船和兩艘水文調查船,不僅更加完善了海軍的補給和保障能力,也使得保衛級在建成後總數將達到三十艘之多。

籌錢不造心儀的潛艇而去建造驅逐艦和保障船,龍國章也是沒辦法,雖然連續兩次潛艇表現搶眼,但這種水下的大家夥如果缺乏水面支持,根本沒有獨立作戰能力,主要就是在於腿短和沒眼睛這兩個缺陷,所以他只能優先去建造急需的驅逐艦和輔助船只了。

除了為海軍籌集資金外,他也首次以海軍總司令的身份,通令全軍,批評了艦隊缺乏惡劣氣候下作戰能力這個問題,在這位深受大家愛戴的司令員的斥責下,別說軍官了,就連普通的水兵都覺得有些對不起他,所以開始利用這難得的幾年時間強化訓練,完善各類戰術,尤其是惡劣天氣下的作戰能力。

海軍轟轟烈烈的行動,也讓陸軍行動起來,和海軍這次沒啥大收獲不同,陸軍可以說是大豐收,但這種豐收卻讓副總參謀長兼陸軍司令趙龍愁壞了。

陸軍的收獲是很豐富,但大都是用不上的槍支彈藥,之前英法等國拼命塞給東南的十幾萬支步槍,近百門大炮和大量的彈藥根本和新華軍制式不符,當廢鐵肯定是浪費了,最後李默給了他一招,讓他去聯系馬賽奧。

雖然古巴和美國打了個平手,但不代表就能平起平坐了,列強們都不願意和新華對話,何況是古巴呢,所以古巴戰後根本得不到任何援助,且之前消耗過大,武器裝備損壞很多,如果再不補充將很危險。

這筆天降的武器彈藥,實在是喜壞了馬賽奧,但問題是這次新華只要黃金和硬通貨,不想再要甘蔗園的土地了,最後經過一番談判,最終再搭上了二十艘魚雷艇和老式白頭魚雷生產技術後,新華以優先使用古巴籍員工,並且古巴擁有優先采購權為代價,出資五十萬英鎊獲得了古巴境內的一座原西班牙殖民者留下的大型鎳礦開采權,根據西班牙勘測的數據,那裏的可開采量估計有五十萬噸。

五十萬換五十萬噸鎳,在馬賽奧看來實在是比合算的買賣,因為鎳不算是稀缺資源,作用也不大,但他卻不知道,新華科技部一直在研究不銹鋼,已經達到了臨門一腳的地步,而且之前西班牙老爺們懶散作風下的數據也不準確,根據林繼業之前帶去的幾位礦產專家秘密測繪研究後估計,這座鎳礦的產量至少有三百萬噸左右。

其實李默也沒太過注意古巴那點可憐的鎳資源,因為和托馬斯礦業在加拿大,以及自己在澳大利亞控制的幾座鎳礦比,古巴那座儲量實在是不大,何況西伯利亞這東西更多,而且古巴運輸問題麻煩,只能必須采用先挖出來粗提煉的辦法,盡量送成品而不是礦石,減小運輸成本,不過好在過幾年巴拿馬運河可以開通,而且最大問題是古巴也真的沒什麽好東西了。

不過這筆交易卻引起了美國的強烈不滿,尤其是二十艘魚雷艇,甚至還提出要封鎖古巴外海,驅逐新華武器船的言論。

其實李默很明白,美國不是害怕古巴獲得二十艘魚雷艇,而且為了二十艘魚雷艇和新華開戰得不償失,而是想借此敲打一下新華,別把美國不當回事。

經過兩國磋商,最後唐紹儀以向美國加大采購軌道鋼為條件,說服了美國政府,換取了雙方達成這筆協議。

軌道鋼本來就是急需的物資,所以這筆交易不算吃虧,而且美國的鋼鐵工業比新華領先了很多,價格也便宜不少,只是讓國內剛興起的鋼鐵業有些委屈,不過國內鋼鐵缺口實在是太大,所以進口也是必需,從地理位置來看,向美國采購也是最佳選擇。

解決了武器問題後,陸軍又把目光放到了十幾萬投降士兵身上,他們中很多都是後來招收的東南子弟兵,大都受過洋人的訓練,而且在北方迅速平定後,李鴻章等人也看穿了沒有新軍,根本不足以對抗李默,所以只招收當地窮苦子弟,訓練也很嚴格,這些可都是好苗子。

不過趙龍提出的再次擴編陸軍的計劃卻遭遇了重大打擊,因為總參在考慮了這批士兵中的確有些素質不錯後,便和首相府協商,最終從這些人中挑選出了四萬將他們送進了海軍陸戰隊,並將之前的五個陸戰隊團組編為四個陸戰師,首次成立了海軍陸戰隊獨立司令部,張順成為了首任司令,至於剩下的也大都被皇家國民警衛隊和警察部瓜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