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暴利危機同時抵達(第2/3頁)

8月1日,在最終解決了所有細枝末節後,唐紹儀向美國政府開出了兩億美元的運河開鑿權轉讓天價。

這個數字,讓全世界都咋舌不已,再一次對準了唐紹儀背後的那個瘋子,這個世界上或許只有那位年輕皇帝,才有膽量開出這種價格。

面對如此的天價,美國政府當然不會拿納稅人的錢開玩笑,一口拒絕了離譜的報價,把價格壓到了三千萬美元。

面對幾乎十倍,且不可調和的差價,雙方各執一詞,而此時卻傳來了一個對美國極為不利的消息,新華國內那家剛剛獲得尼加拉瓜運河開鑿權的美洲開發公司,用十艘貨輪,在兩艘巡洋艦的保護下將首批八千工程隊拉進了尼加拉瓜國內,挽起袖子準備開工。

美國著急了,甚至連馬漢都親自出發,這位老戰士,海權論的締造者,不惜自己的名聲拜訪了一些重要的國會議員,並且作為美國海軍的代表,向國會詳細闡述了巴拿馬運河對美國的重要性,最後還拖著蹣跚的步伐,走訪了大量的銀行家,呼籲美國各界保衛運河。

誰也不知道是他的這番遊說起了效果,還是費爾班克斯下定了決心,最後美國政府將價格提高到了一億美元。

這是李默的心裏底線,但唐紹儀卻覺得還不過癮,最後硬是咬著牙又從美國人嘴巴裏挖出了一千萬美元,用於挽回向哥倫比亞支付一千萬美元購買費的損失。

8月20日,當這筆世界最大合約最終以一億一千萬美元敲定時,整個世界都為之嘩然,在羨慕和嫉妒新華獲得巨額利潤的同時,誰也想不到美國竟然展現出了如此決心和果斷。

這筆龐大的資金,也讓尼加拉瓜國內瞠目結舌,他們沒想到一條已經被他們在極度失望下拋棄了,僅僅以五十萬美元就賣給了哥倫比亞政府,作為對美國反擊工具的運河開鑿權,居然暴漲了兩百倍以至於要求現任政府下台的呼聲幾乎淹沒了整個國家。

沒能依靠新華搶回巴拿馬讓哥倫比亞政府雖然有些失望,但一千萬美元的收入,其實已經讓他們非常高興了,因為他們依靠都是西班牙後裔的面子,從尼加拉瓜政府手中買下開鑿權時,也僅僅是想從側面惡心一下美國,順便吸引美國前來購買挽回些巴拿馬的損失,但其實他們心底很清楚,無論是財力還是資源,哥倫比亞政府都沒有能力開鑿這條運河。

現在能夠獲得一千萬已經超過了預期太多,心情大好下立刻以兩百萬美元的價格,打包買下了新華海軍手中全部的四艘俄國軍艦,其中的俄國旗艦壓力山大三世號,甚至比美國目前任何一艘戰列艦都強大。

不過這份軍購協議,引起了美國的強烈抗議,在巨大的壓力下哥倫比亞政府接受了新華政府的建議,答應了不將這四艘軍艦部署在加勒比海和大西洋。

當協議最終塵埃落定時,無論是誰都能感覺到,美國對南美洲的控制力開始下降,為了挽回這一損失,盡早的重新掌握主動,逐漸走出了陰霾的費爾班克斯總統還說服了國會,以七千萬美元的價格回收了托馬斯礦業公司所掌握的巴拿馬運河四成股份,徹徹底底的把巴拿馬運河掌握在了美國手中。

對美國來說,這是極其失望的一次談判,尤其是尼加拉瓜運河開鑿權其實美國早就可以買下來,只是因為哥倫比亞政府忽然橫插一腳最終沒能實現,當時美國各界都認為只要巴拿馬運河加速開鑿,哥倫比亞政府捏著的開鑿權就會不斷貶值,等到運河開通後甚至只需要幾萬美元就能拿下來,但他們沒想到,因為自己的緩慢和遲鈍,使得最終付出了如此高昂的代價。

對美國來說,和付出金錢相比,這場危機也讓他們看到了自身的虛弱,明白了經濟強大不代表國家強大,尤其是見到了新華訪問艦隊的威力後,更加深了對新式戰列艦威力的了解,所以美國國會以閃電般的速度再次通過了撥款預算,在前兩艘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已經開建的情況下,再次增加兩艘,並且首次提出了兩洋艦隊的概念,同時要求海軍立刻開始研制下一代戰列艦。

但技術上的不足,尤其是動力方面的嚴重缺陷,使得四艘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一開始就充滿了各種問題,可無論如何,美國最終走上了加速軍備的道路。

龐大的美國經濟力量終於開始發揮威力,一場危機凸顯了美國兩洋無法連接的尷尬,使得美國明白必須加速巴拿馬運河工程,在已經無法繼續使用華工的情況下,費爾班克斯學習李默,向日本提出了用十萬勞工抵償部分債務的決定。

9月25日,當原本一萬名在巴拿馬運河工作,並且在政府保證替他們在國內安排工作的情況下,用十五艘貨輪和返回的唐紹儀同時抵達上海後,頓時引起了劇烈反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