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暴利危機同時抵達(第3/3頁)

一場從南美開始,並且蔓延至加勒比海的危機最終以美國花費了巨資而曲終人散,隨著新華大獲全勝,唐紹儀帶著成噸的黃金(金本位時代,在各國貨幣無法自由兌換的年代,黃金是國際大宗交易交易的唯一結算單位)返回國內時,新華國內各界立即對這位外交大臣贊譽有加,這也讓他的個人聲望飛速提升。

雖然托馬斯得到的七千萬還需要通過銀行緩慢的轉移才能回來,但這已經不能阻擋李默開始新一輪擴軍的腳步。

不過事情的余波卻遠未結束,剛剛獲得暴利的新華卻遭受了一次突乎其來重創。

1906年10月1日,新華國慶當天,從美國傳來消息,為了遏制新華的發展,美國政府作出決定,將限制重要機械,包括大型機床,成套加工設備等向新華出口。

由於美國一直是中國最重要的機械進口來源,尤其是民間工礦企業超過一半的設備都需要依靠美國,所以即使李默也沒有限制過美國機械的進口,雖然他很注重國家大型企業的國際采購多元化,但民間的采購他一般不過問,所以美國還是最大的工業設備進口商,占據了新華機械進口總數的半邊天下。

這一消息,無疑對剛剛興起的民間工業造成了巨大的沖擊,唐紹儀在回到國內不過幾天後,再次馬不停蹄的前往歐洲,開始和德國展開關於加大機械出口配額的談判。

對於正在和英國較近的德國來說,任何一筆收入都是極為重要的,這塊意外而至的巨大餡餅,讓德國工商界倍受鼓舞,在國內來不及生產的情況下,最後甚至把奧匈帝國也拉了進來,開足了馬力提高對新華出口的力度。

而這種悄然出現的變化,使得德國和奧匈更加迅速的靠攏,加上英法關系開始緩和,兩大集團核心的對抗已經初具雛形。

對於美國政府的這個決定新華國內各界自然是強烈不滿,認為這是美國再繼續采取敵視行動,很多人甚至認為早知如此就不該出售運河開鑿權。

在此情況下,新華國內經濟核心之一的上海各界商業領袖和新興的公會組織紛紛發出聲明,宣布將從此刻起抵制美國商品。

在某些部門的推動下,報紙開始連篇宣傳美國的敵視行為,使得這股風潮迅速的蔓延至了全國,南京,北京、大連、杭州,廣州、長沙、武漢,甚至是呂宋,香港和新加坡的華商們都展開了聲勢浩大的抵制美貨的行動。

截止1907年1月1日,短短兩個月美國對華出口下降了四成,這使得美國國內制造商們苦不堪言,而李默也沒想到,這股歷史上原本在1905年因為華工禁約出現的抵制浪潮會在一年多後出現。

美國機械制造商們留下的巨大缺口,是無法在短時間內依靠自身和德國來彌補的,經濟的下滑幾乎可以肯定,對美國來說這僅僅是皮毛數字,但對新華來說卻無疑是一次重創。

不過任何的危機都有另一面,雖然暫時抑制了國內工業建設的腳步,但新華自己的機械制造商們再十年的努力下,也已經逐漸的成長起來,而且民用商品大部分也已經能夠自產,只是因為更便宜的美國貨壓制使得產量一直不大,這次的危機反倒是促進了國貨迅速搶占了美國商品離開後的空擋。

1月2日,新華帝國皇帝李默首次打破沉默,在報紙上發表了《民族自立,國貨自強》的文章,表示他和首相府將會盡一切力量,滿足國內建設所需,同時希望國內各界,展開自主研發,各家民營企業如果遇到技術力量缺乏和資金問題,都可以向政府提出支援。

同時,李默嚴令工商大臣黃子辰,裝備和保障大臣唐曉,最後甚至動員了科技部開始加速國內機械制造研發進度,配合國內企業自行研發的腳步,並且主動要求他控制下的大型重工業集團,和國有大型企業向當地民營企業提供技術和人才援助。

已經建立了巨大個人功勛和魅力的皇帝的這番言論和行動,無疑為抵制浪潮潑了盆汽油,與此同時李恩富也趁熱打鐵推出了新的經濟刺激政策,一邊組織向歐洲各國加大采購力度,一邊開始向國內民營制造商提供大量貸款和技術支持,幫助他們迅速的壯大起來。

和歐洲也愈演愈烈的軍備競賽一樣,太平洋兩岸的經濟對抗也是硝煙彌漫,短時間內雙方都遭受了重創,整個世界都被有意無意的卷入了一場誰也不知道未來的大競賽中。

同時,世界也再一次看到了李默和新華政府處理危機的果斷能力,而此時美國政府也沒有意識到,因為連續支付了近兩億美元後,加上限制了制造商出口敏感設備等等行動,使得美國國內資金開始緊縮,一場措手不及的危機已經悄然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