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江南江北(二)(第3/4頁)

“是!”張國梁抱拳施禮,向著這個自己從廣西出來就一直跟著的老領導。

“殿臣你也不要一味地只知道廝殺,我這老頭子沒幾年了,將來這江南大營無論是誰管著,兵馬上的事只有你來做!我冷眼瞧了這麽些年,江寧一帶的八旗綠營無人堪用,只有咱們這些廣西來的土兵還敢打敢殺,朝廷不靠著咱們,能靠誰,如今就指望著僧王剿滅了撚賊,一路南下,也要發逆好看!”

“大帥說的是,如今瞧著廬州府和曾巡撫的兵倒是堪用。”

“不錯,只是時日甚短,瞧不出什麽來,可惜了,上次若是江北江南大營圍困江寧的時候,兩江有人統轄,安徽江西江寧三地統籌兼顧,說不得也能留下些發逆的大軍來,哪裏能僵持不下,各自退兵呢。”

“大帥且寬心,他們想必也不是傻子,知道西征的發逆大軍各自回援江寧,也能反攻吧?”

“恩,可是這下子,咱們這邊的壓力又大了咯。”殘陽如血,白發蕭索的向榮瞧了瞧落日下張國梁遠去的背影,搖了搖頭,“說不得只好一死報國罷了。”

江北大營的統帥,是欽差大臣、兩江總督陸建瀛。陸建瀛率直隸提督陳金綬等將,領軍萬余,駐紮揚州城北,主要目的是切斷太平軍沿運河北上之路,並相機奪取揚州。阻止太平軍北上,這個目標不難實現,但是要奪取揚州,陸建瀛是沒有信心的。他的對手,是天國猛將天官副丞相林鳳祥,地官正丞相李開芳。早在鹹豐三年六月,他們就已經打下了揚州。在北伐開始之前,揚州由林李二將鎮守,他們能攻善守,在楊秀清的指點下,將揚州城守得如鐵桶一般。林鳳祥和李開芳的策略,還是守險不守城。他們依托城外東虹橋、法海寺、儀征、瓜洲等據點,修築營壘陣地,組成嚴密的防禦體系。

陸建瀛自知兵力有限,對手生猛,只是坐戰,等待機會。

機會很快就來了。林鳳祥和李開芳被抽調出揚州,組建北伐軍團,留守揚州的是指揮曾立昌、陳仕保等將。之後陸建瀛屢次出動大軍,終於在太平天國抽調揚州精銳北上救援的時候,將幾乎已經是成為空城的揚州攻下,太平軍在江北,只剩下瓜洲一個孤零零的孤城。

天京、鎮江、揚州的大三角形防禦圈,變形為天鎮瓜(瓜州)小三角形防禦體。變了形的天京大戰場,在清軍南北大營的夾擊中,面臨更加嚴峻的考驗。天京的情形,越來越危險。為了支援西征,天京城內精銳,被大量抽調到江西戰場和兩湖戰場,洪楊憑借著堅固工事和出色的防禦技能,苦苦支撐了三年,也已經到了強弩之末。

“發逆的北伐已經是有去無回,西征也是無功而返,只有偽翼王石達開堪稱梟雄,在江寧上遊打的極為痛快,不僅奪回安徽大部,還在湖口將曾國藩打地落花流水,如今石達開居然回援,瞧樣子就是對著兩座大營來的,咱們的局勢看來是艱難了。”陸建瀛皺著眉頭說道,自己實在是不擅長軍政,如今能把把江北大營勉力維持下來,說實話,一大部分是因為發逆的軍事重心不在東邊,接連都是西征北伐,東邊被忽略了。

江寧將軍祥厚剛剛操練完自己從江寧滿城帶出來的八旗子弟,不在乎茶盞裏頭的涼茶,一仰脖子,就喝了個痛快,放下茶杯,用手背抹了抹嘴角——旗人原本是最在乎形象的,“大帥勿憂,下官這些日子在瘦西湖外頭操練極為勤勉,標下的兒郎們都憋著一口氣呢,想要打回江寧去。”

“你們能有如此志氣,自然是好的。”陸建瀛欣慰地點了點頭,“不過眼下不必看這麽長遠,要先把瓜州打下,瓜州不下,揚州難安!咱們就和對付揚州一般,死死圍住便是!”

“喳!”

瓜洲位於京杭大運河與長江交匯處。宋朝王安石在此作詩《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的故事,幾百年來更是廣為流傳。不是風景吸引人,而是瓜洲扼南北要沖的戰略位置,對陸建瀛、祥厚和陳金綬等人充滿了吸引力。

鹹豐四年十月十六日,為防止太平軍北出,陸建瀛隨即將江北大營轉移到瓜洲外圍。瓜洲的太平軍並不打算北出,他們只想在江北保留一個據點,阻擋江北大營與江南大營會合攻打鎮江或者天京。

“東王九千歲的諭旨只有一個字。”守將謝錦章在營中召集眾將,“那就是‘守’字!眾將聽令!開挖三道長壕,引入江水,阻擋清軍進攻;在江面拉起三道鐵索,阻擋清軍水師;長壕內於上中下三洲建營築壘,外面砌石,裏面積沙,阻擋炮火,切勿讓清妖的南北兩座大營遙相呼應,影響我天國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