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勤政親賢(四)(第2/4頁)

皇帝點點頭,對著皇後說道,“朕先去勤政殿,今日有要事商議。”

“是,恭送皇上。”

皇帝起駕,出了九州清晏,先去長春仙館候著慈禧太後的駕,到了長春仙館,皇帝原本松弛的樣子消失不見,肅穆的走進了含碧堂,慈禧太後已經穿戴整齊,夏日的服制雖然頗為清涼,可行服、吉服、朝服這麽傳下來,也是厚厚幾層,皇太後額邊已經微微沁汗了,見到皇帝進來,就說道:“皇帝那裏過來?”

“在皇後那裏過來。”皇帝淡然說道,“今日是軍機處、內閣、親貴、諸部院大臣一同議事,所以兒臣來請皇額娘的駕,一同前往勤政殿。”

“恩。”慈禧太後對著皇帝的淡然態度毫不以為然,點點頭,“那就同去吧。”

帝後一同到了勤政殿,今日不是軍機處奏對,東暖閣裏頭擺不開,帝國的頂尖人物都已經在此地,包括一些禦前大臣,領侍衛大臣,就連已經定下行程返鄉的賈幀這一日也在,林林總總大約總在七八十余人之數,所以這一日,慈禧太後和同治皇帝禦勤政殿正殿。

皇帝坐下,頭頂的勤政親賢牌匾高懸,身後原來的山海金龍五幅金絲楠木屏風被撤去,換了一只黃紗九折黃花梨木屏風,帝後落座,諸臣山呼萬歲,勤政殿本就空曠,今日來朝見的大臣又極多,山呼之聲震耳欲聾,十分壯觀,太監又命起,禮儀這才結束。

太後率先開口,“天津的事兒,怎麽樣了?這麽些日子過去了,怎麽還沒處置的好?是不是曾國藩不中用?還是你們這些朝中的大臣,巴望著這事兒處置不好啊?”

恭親王連忙說不敢,“臣等已經盡心竭力,要處置好此事,切不可再擅動刀兵,破壞如今中興的局面,臣已經委派了翰林院等人和總理衙門章京一同前往天津,協助曾國藩簽訂條約,和洋人談判,並安撫天津士子居民。”

“哦?想不到,翰林院倒是使喚的動?”太後閑閑說道,皇帝也十分驚訝,不用人說,這自己的師傅李鴻藻和六叔,是不對路的。“李師傅。”太後問李鴻藻,“你不是最看不慣洋人的事兒嗎?”

李鴻藻腮邊的肌肉抖動了一下,“啟稟太後,臣雖然極為看不到這洋人之事,只是洋人壓境,必須同心同德,一致對外,才能保我大清江山安然無恙,窮則變,君子受持如一,初心不改,處事可順勢而為。”

“很好!”太後贊道,“這句同心同德,一致對外,我聽得最是舒坦!”

恭親王上前一步,“今日天津已經有喜訊傳來,啟奏皇上,太後,曾國藩已經和洋人簽訂了新的條約,其中有通商十五條,傳教八條,都是將昔日中法北京新約之中說的不甚明白的傳教通商一事,逐條逐款細細敲定下來,日後只要法人按照此條例進行傳教,通商,必然是無憂的。”

“還有增派留洋兒童、技術工人前往法國學習之事,購買法國鋼鐵鑄造設備等,並將溫州、雞籠、廈門三地作為法國人專屬進出口港口,享受關稅減免之待遇。”

“聘請洋人為新軍教習,增多法國軍艦購買數額,購買法國造船廠技術並設施……”

“有沒有賠款啊?”太後閑閑的問道。

“回太後的話,沒有賠款。”恭親王氣定神閑,“秉持太後的聖意,於外國簽約,不可割地賠款。”恭親王顯然把這些花錢買東西,算不得是賠款,只不過是價格稍微比市場價高了一些,買的也都是法國人快要淘汰的設備,不過這些東西拿到國內來,還是很頂用,所以,恭親王不說,太後自然也明白。

“只不過。”恭親王苦笑,“法國商人一家三口死亡之案,法國大使強烈堅持要求中國派特使前往法國本土賠禮道歉,郭嵩燾大使不能替代。”

殿內響起了嗡嗡之聲,不少人在交頭接耳,“怎可如此,侮辱國體!貽笑大方!”

“是啊,可笑!”

“恭親王這事兒如何能答應?簽了這樣的協議出來,這個曾國藩是要晚節不保了!”

“咱們就瞧著好了,李保定,沒那麽容易就饒了這事兒!”

董元醇是大殿禦史,連忙低聲喝道讓大家安靜,不可禦前失儀。

這些人,嘿嘿,別的事兒,一概不在乎,這個賠禮道歉的事兒,卻是如此大驚小怪。

太後假裝極為吃驚,尖利的聲音在簾子後響了起來,“天朝上國,如何能遠赴西洋為一商人之死而賠禮道歉,此事斷斷不可行!”

“正是。”董元醇說道,“啟稟太後,若是真如此,泱泱天朝的氣派放那裏?不說法蘭西人,就其他的國家之人也會瞧不起咱們大清,為一小卒而失了天朝氣節,實為不智也!寧可和洋人拼死,也不可失了尊卑倫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