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突厥王朝的興衰(第3/5頁)

突厥的再次強大,是在始畢可汗在位時期。這時候的中原,已經陷入了隋煬帝統治的末世,天下大亂,自然對北方邊境失去了控制,趁勢崛起的始畢可汗,成了中原王朝的大敵。

始畢可汗是啟民可汗的兒子,隋文帝冊封啟民可汗後,每年給予優厚的賞賜,其勢力漸漸壯大。在啟民可汗時期,他們對隋王朝始終采取恭順政策,卻屢次發動北征,打擊東突厥其他派系,不斷擴大地盤,漸成北方最強一支。始畢可汗即位後,面對中原此時亂象紛起的局面,動了擺脫隋朝自立之心。公元615年,趁隋煬帝北巡的機會,始畢可汗發動幾十萬騎兵,將隋煬帝圍困在雁門關,幸虧隋軍堅守,周邊隋軍奮力救援,才讓隋煬帝撿回一命。但雙方至此已經撕破臉,隨後隋朝群雄並起,各路勢力紛紛反隋。對隋朝當年的遠交近攻之策,始畢可汗也有樣學樣,北方劉武周、梁師都、郭子和等幾大反隋勢力皆得始畢可汗支援,甚至後來建立唐朝的李淵,在他太原起兵之前,也曾派劉文靜為使節到始畢可汗處通好。為得始畢可汗支持,李淵甚至承諾,將所攻陷城市的珍寶美女盡數奉送給突厥,至此才得到突厥出兵相助,這以後,突厥部落開始介入到中原內戰之中。比如劉武周起兵時,奪取了隋煬帝的北方行宮,他將行宮裏的宮女盡數送給突厥做禮物,換回了突厥的3000匹精良戰馬,其騎兵一度雄視天下,劉武周更被突厥冊封為“定揚可汗”。郭子和起兵時,派兒子到突厥處做人質,突厥則冊封他為“平揚天子”。公元619年,劉武周與李淵互相攻殺時,一度在突厥的幫助下攻陷晉州,始畢可汗趁機隨後進兵,攻克寧夏銀川一帶,大掠數日,並想趁勢南進,徹底消滅李淵政權。而就在這時,始畢可汗突然病逝,事後,李淵用數十萬錢做代價,從突厥手中“贖”回了河套地區,一場大戰方才消解。即使如此,對早年起兵的李唐王朝來說,與突厥的關系卻是極其羞辱的,李淵曾向突厥稱臣,每次攻略城縣後,一旦突厥兵隨後趕來,都要送大量金錢以“孝敬”。花錢買和平的結果,就是突厥貪圖眼前利益,並未乘機在中原搶地盤,李唐王朝也順利完成了國家統一。

但對於結束分裂局面,百廢待興的唐王朝來說,突厥同樣是大患。李唐建國,面臨的是比當年隋文帝更殘破的一個爛攤子。而此時的突厥,在始畢可汗去世之後,非但沒有衰落,繼始畢可汗而起的處羅可汗也是強人,他一面在草原開疆拓土,擴大勢力,一面不斷南下,時而助唐王朝時而助其他勢力,在各路諸侯攻殺中牟利,唐王朝只好不斷饋贈以金錢,繼續花錢買和平。處羅可汗死後,啟民可汗的三兒子頡利可汗即位,他在位時,東突厥實力膨脹,不斷西攻西突厥,徹底壓倒了西突厥的勢力,成為草原的霸主。而此時,他已不滿足於中原王朝花錢買和平的局面。即位初期,就逼迫唐王朝割讓國土,將隋朝時期用來防禦突厥的塞北五原城盡數割讓給他。此時唐王朝剛剛完成國家統一,元氣未復,只能繼續忍氣吞聲。公元621年,頡利可汗率軍進犯唐朝代州,唐朝行軍總管王孝基全軍覆沒。公元622年,突厥又兵圍朔州,唐軍守將李大恩陣亡,唐高祖李淵忍無可忍,決定與突厥開戰,命太子李建成出陜西,李世民出山西,雲州總管李子和出大同,左武衛大將軍段德操出夏州,四路大軍齊發迎戰突厥。作為唐王朝的開國皇帝,李淵深知國家殘破,開戰突厥的想法並非頭腦發熱,他曾問大臣是立刻與突厥求和好,還是先戰再和,中書令封德彝認為,應該先用戰爭讓突厥人知道厲害,再以戰逼和。因此,唐軍大軍齊出,開始了和突厥的第一次碰撞。

和隋文帝開戰突厥相反的是,唐軍一開始進展順利,在並州、汾陽等地和突厥接戰,斬首數百,迫使突厥撤退。誰料好景不長,突厥這次的戰術是“戰略大迂回”。突厥先假意退卻,吸引唐軍主力北出,而突厥的精銳騎兵卻突然從西路夾擊,一舉攻破唐朝的大龍山、甘肅洪州,兵臨關中平原,新都長安一下子岌岌可危。戰敗之下,唐王朝只好暫時服軟,答應突厥帶走所掠州縣的全部財寶,並奉送金錢。對於是否退兵,頡利可汗也猶豫不決,此時秦王李世民正火速從山西趕來增援,聞訊後的頡利可汗就坡下驢,撤退北歸。橫掃中原的唐軍,在第一次與突厥精銳的碰撞中,輸得體無完膚。此後數年,突厥的侵擾規模持續擴大,每次都是在攻城掠地之後,等著唐朝來求和,再坐收唐朝的饋贈。值得一提的是,公元626年春天,突厥大規模進犯唐朝靈州、朔州等地,唐朝再次調兵遣將準備迎敵。正是這個外敵入侵事件,使李淵決定由太子李建成掛帥出征,並征調秦王李世民的親信部將隨軍,而不甘心勢力遭削弱的李世民,在玄武門發動兵變,殺死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迫使李淵將皇位“禪讓”給他。改變李世民命運的“玄武門之變”,突厥其實是無意間的始作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