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被遺忘的戰爭(第4/4頁)

宋朝孟珙的襄樊爭奪戰

在蒙古大軍橫掃歐亞的黃金時代裏,誰能夠在硬碰硬的野戰中擊敗蒙古大軍?放眼世界,能完成這個任務的人屈指可數,南宋名將孟珙卻是其中一位。不過這位名將在當代的知名度不算太高,既不如同時代余玠的釣魚城大捷,也不如他身後的文天祥等耿耿忠臣。人們只記住了南宋欲趁蒙古滅金時機趁火打劫收復汴梁,卻偷雞不成反蝕把米,被蒙古軍痛打的搞笑過程。而孟珙的出現,至少部分挽回了南宋錯誤戰略所付出的代價,延續了南宋的國命。

在南宋末年的將領中,孟珙是少有的善打進攻戰的將領。在蒙古聯宋滅金的過程裏,正是他率兵北上,與蒙古軍聯手攻下了金國最後的堡壘蔡州,把末世的金王朝徹底送進了墳墓。於是,頭腦發熱的宋朝皇帝宋理宗開始憧憬光復中原了。趁蒙古兵北撤之機,宋朝派軍進入河南,企圖收復被金國占領的失地,恰好給了雄心勃勃的窩闊台可汗南侵的借口。於是,剛剛橫掃了歐亞的蒙古大軍掉轉槍口,以宋朝背約為名,於公元1235年從江淮、襄樊、四川三條戰線向南宋發動了猛烈的進攻。遭受慘重打擊的宋軍很快退卻,戰火燒進了宋朝國境,而襄樊地區的防禦更成為了南宋抗蒙戰爭重中之重的生命線。不幸的是,蒙古軍很快攻陷了襄陽,全面掌握了進攻的主動權。危急之下,宋朝急忙調孟珙北上,來收拾這個殘破的爛攤子。不過在窩闊台看來,這個時候誰來都沒用了,蒙古軍氣焰正盛,滅宋,也許僅僅是時間問題。

孟珙很快就給了蒙古軍以教訓。面對蒙古軍咄咄逼人的攻勢,孟珙主動出擊,在江漢平原上連破蒙古軍24個軍寨,取得“江陵大捷”,給了蒙古大軍一個下馬威。窩闊台不得不正視這個對手了。然而他沒有想到,本來應該是勢如破竹的襄樊會戰,卻從此以後演變成一場漫長的拉鋸戰。孟珙的宋軍與蒙古大軍在江漢平原上相互攻守,互有勝負,強橫的蒙古軍始終無法再前進一步。蒙古軍把各種戰術用了個遍,始終無法戰勝孟珙。公元1239年,宋軍在廬州會戰中重創蒙古軍。孟珙乘勝追擊,接連在進攻戰裏重創蒙古大軍,終於成功收復襄陽信陽等失地。使蒙古軍以江漢平原為跳板南進的戰略徹底破產。孟珙並未就此滿足,在粉碎了蒙古人在江漢平原的進攻後,孟珙火速率兵西進,痛打蒙古人進攻四川的部隊,在大亞寨會戰中再次擊敗蒙古軍主力,並收復夔州等失地。至此,南宋防禦蒙古的整條戰線成為一個堅固的正面,而蒙古第一次對南宋的戰爭,也在歷經6年後以失敗而告終。

襄樊爭奪戰是蒙古軍與南宋軍第一次真正意義的硬碰硬較量,此戰的意義不僅僅在於延續了南宋50年的國祚,更讓蒙古軍因連勝而狂熱的頭腦漸漸轉向了清醒。素來被認為孱弱的宋軍在抗蒙戰鬥中打出了強悍的戰鬥力以及高技術化的裝備優勢,這更證明了一件事:經濟占優的宋朝,一旦戰爭機器全面開動,其效能無疑是非常可怕的。高素質的軍事指揮人才與高效率的指揮體系,完全能夠讓宋朝把其經濟和科技上的優勢發揮到最大。如果宋朝能夠出現一位知人善任的有為君主,能夠適當地調整國策,賦予武將更多的主動權,如果能夠出現幾位真正以國家為己任的賢良文臣,宋朝免於滅亡的命運是完全可以避免的。遺憾的是,我們看到的多是宋朝功臣不得善終的結局。除了孟珙以外,宋朝多數抗蒙名將幾乎都遭陷害而死。而奸臣的亂政與皇帝的昏庸更把宋朝推向了深淵。即使如此,孟珙襄樊爭奪戰的勝利,還是為宋朝打造了一條足夠抵抗蒙古大軍南下的堅固屏障,讓蒙古軍無數次的南侵都付出了血的代價。從中吸取教訓的蒙古人,開始調整自己原有的政治政策和軍事政策,把學習南宋的科技與水軍戰術作為重點,並廣泛任用漢將漢軍。後來的蒙古滅宋之戰,基本成為了北方漢人與南方漢人之間的戰鬥,這不能不說是一種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