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 清宮外史下 第六九章

十二月十五,正當一場大雪以後,半夜裏禁城之中起火,地點是在太和殿前的太和門。

太和門九楹三門,一水環縈,上跨石梁五道,就是金水河與金水橋。門內東西廡各三十二楹,回廊相接,除了體仁閣與宏義閣以外,便是內務府的銀庫、衣庫、緞庫、皮庫、茶庫及武備院貯藏氈毯鞍甲之處。起火就在茶庫,很快地延燒到了太和門西的貞順門。

大內有災,百官都須奔救,一時九城車馬,破雪而來。外城的“水火會”,一批接一批,鳴鑼而至。門外雖有現成的金水河,但為堅冰所封,費了好大的勁,才鑿開一尺厚的冰,而河底的水只有數寸,毫不得力,只有坐視烈焰飛騰,由西而東,燒到太和門,再燒到昭德門。重檐高聳,石欄繚折的太和門,四面是火,只聽嗶嗶剝剝地爆響不斷,眼看著畫棟雕梁,霎時間都化為灰燼,急得內務府大臣福錕,只不斷地頓足大喊:“斷火路,斷火路!”

於是救火的護軍,找到工匠,冒著熾烈的火勢拆掉昭德門東的兩間屋子。屋子大梁淩空而墜,傷了十幾個人,不過火勢終於不致漫延了。在場的王公大臣,相顧喘息,總算可以松一口氣。

就這時有兩乘轎子,飛奔而至,轎前有“頂馬”開路。到太和門前,轎子停下,一先一後出來兩個人,須眉皆白,前面是恭王,後面是寶鋆。

所有的王公大臣,一齊上前迎接,恭王搖頭嘆息:“驚心動魄,奈何,奈何?”

“這場火來得太不巧了!”寶鋆接口說道,“一開年就是大婚盛典,天子正衙的太和門,燒成這個樣子,太難看了。”

這一說提醒了大家,相顧憂急,竟忘了還在救火,談起如何從速修復太和門的善後事宜?這樣的大工,光是勘估議價、鳩工集材就非數月不辦,如今只有四十天的工夫,看來縱有鬼斧神工,亦難如願。

※※※

外廷計無所出,深宮更為系念。慈禧太後從半夜裏驚醒以後,一直到下午兩點鐘,得報火路已斷,不至於再蔓延,方始松了口氣。

這是件太糟心的事。唯一的安慰是,聽說王公大臣,包括恭王及所有請假不上朝的大員,無不親到火場救災,能急君父之難,都算是有良心的。其次是內外城的“水火會”、步軍統領衙門、神機營、順天府、大興、宛平兩縣的兵丁差役,亦很出力。慈禧太後特別傳旨,發內帑犒賞,兵丁伕役,每人二兩,受傷的每人十兩。因此,皇太後仁慈的頌揚,倒是傳遍了太和門內外。

其次就要查問起火的原因了。這場火起得很奇怪,值班的護軍,在貞慶門東值宿之處烤火,半夜裏,星星一火,竄入柱子的蛀孔中。太和門重修在康熙三十四年,將近兩百年的木柱,不但風燥無比,而且柱中也蛀得空了,所以一點火星,釀成大患。先是悶在柱子中燒,等到發覺,已無法灌救。當然,典守者不得辭其咎,值班的章京及護軍,拿交刑部嚴辦,不在話下。

但是,就拿失職的護軍砍腦袋,亦無補於這一場火所帶來的損失與煩惱。慈禧太後也跟外廷的王公大臣一樣,著急的是大婚期近,如何能將太和門趕快修起來?縱不能盡復舊觀,至少也要將火災的遺跡掩飾得不刺眼才好。

善於窺探意旨的李蓮英,無須慈禧太後開口,就先已想到她必以此為憂,早就問過立山,得到了相當滿意的答復,隨即奏報:“老佛爺別為這個心煩。到時候準有照式照樣的一座太和門。”

“你又胡說了。”慈禧太後嗔道:“簡直就是說夢話。”

“奴才那敢撒謊?老佛爺倒想想,去年上西陵,一路的行宮,都修得四白落地,跟新的一樣,那不都是趕出來的嗎?”

“啊!”慈禧太後想起來了,“是找裱糊匠搭一座太和門?”

“是!奴才說呢,那裏有瞞得過老佛爺的事?”李蓮英說,“這要找搭棚匠、裱糊匠、紮彩匠,他們有法子,能搭出一座太和門來。”

“行嗎?”慈禧太後還有些疑惑。

“行!”李蓮英斬釘截鐵地答道:“奴才問過立山了,他說一定行!這是多大的事,他沒有把握就敢說滿話了?老佛爺等著瞧吧,到了大喜的日子,準有一座看不出假來的太和門。”

是這樣斬釘截鐵的答復,慈禧太後不能不信。不過這也只是消滅了她心頭重重憂慮的若幹分之一,更大更多的煩惱,即將接二連三地到來。她一想起來就揪心,真怕去觸動這方面的思緒,然而她到底是經過無數大風大浪的,深知躲避不了的煩惱,只有昂起頭來硬頂,所以咬一咬牙,決定自己先作打算。

打算未定以前,先要有一番了解,“外頭有什麽話?”她問李蓮英,“你總聽到了,別瞞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