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北部告急

夏去秋來,又到了菊花盛開的季節。

“階爛凝暑霜,岸菊照晨光。露濃希曉笑,風勁淺殘香。細葉抽輕翠,圓花簇嫩黃。還持今歲色,復結後年芳。”

亭侯府後花園中,菊花朵朵,香飄滿園。一陣香風吹來,漫天的花瓣如雪花般隨風飄舞。

公孫白搖頭晃腦的吟著唐太宗李世民的《賦得殘菊》,摟著美妾李薇漫步在飛舞的花瓣中,衣袂飄飄,俊美的面容和優雅的身姿,再配上那柔美的詩句,如金童下凡,看得身後的婢女呼吸都屏住了,像一群花癡一般。

只可惜的是,對於這些根本不識字的婢女和家丁,包括美妾李薇,那神情就是“亭侯的詩看起來很厲害的樣子,雖然不知道他在說什麽”,令公孫白大為無趣。

一路邊賞邊走,走出一片菊園,望到遠處還有一片白色的花海,便信步走了過去。

花團似雪,這是一片白色的海洋。

“這是……”公孫白望著這片花海,突然驚訝得張開了大口。

“啟稟陛下,此花名白疊子。”

“有花實如繭,繭中絲如細纊,名為白疊子”。這種白疊子的花在土垠城中富人家經常有見到,作為觀賞使用。

這種花有的已經完全綻放,花瓣變成像柳絮一般,絲絲縷縷,如雪如茸;有的剛剛從綠色的桃子中綻開,露出白嫩的花骨朵兒。

此花雪白艷麗,是秋季中難得見到的花卉,故城中的大戶人家多有種植,以供觀賞。

對於前世自小在農村長大的公孫白,卻深知這種花不是用來欣賞的,而是一種價值極高的農作物,它的名字叫——棉花。

……

公元193年,這一年幽州郡內糧食大豐收,尤其以右北平郡、遼西郡和遼東屬國三郡為最,其次為緊挨著右北平郡的漁陽和上古郡,百姓歡欣鼓舞。

而由於肥田、曲轅犁的發明,免稅政策的推行,使得公孫白的聲望激增,在三郡之內僅次於劉虞,一掃多年前公孫家的惡名。

就在這年秋季,公孫白又在為推行棉花種植政策做好準備。幽州之地苦寒,對於百姓來說,冬天簡直就是煉獄,很多年紀大的老人都熬不過冬天。因絲綿的價格極高,不是尋常百姓用的起的,因為木棉產量極低,而且不耐寒,在幽州之地種植極少,所以一般百姓能用起木棉被的不多,更不可能穿上棉衣了。相對來說,雖然棉花更適合南方種植,但是北方也同樣能種植,有了棉花將大量提高百姓和士兵的禦寒能力。

他命令土垠地界內百姓收集一種白疊子花的籽仔細保存,要求開春後大量栽種,同時采集白疊子的花做了中原地區的第一件棉衣,並依樣做了數百件供百姓試穿和參照。

這種在麻布裏面填充棉花的棉衣,輕盈而暖和,保暖性遠遠強於數件麻衣,制作也極其簡單,穿上一件即可安然過冬。而且棉花的產量極大,意味著只要空出一小塊地來,就可保全家老小可以暖融融的度過冬天,而且可以保持十年八年。

土垠百姓驚詫於這位小亭侯的天才發明,將其視為神明,連劉虞都為之驚嘆,並令治下百姓收集白疊子種子,預備明年耕種。

……

秋去冬來,就在幽州一片歌舞升平的時候,幽州之北的鮮卑人,正處於一片愁雲慘霧之中。

鮮卑北部,風雪提前到來,牧草枯黃,牲畜被凍死,正是草枯馬瘦之時,也是鮮卑人按照例規南下打草谷的時候。

鮮卑先民最初居住在北方,以遊獵為生。“國有大鮮卑山,因以為號。其後,世為君長。統幽都之北,廣漠之野,畜牧遷徙,射獵為業。積六十七世,至成皇帝諱毛立,聰明武略,遠近所推,統國三十六,大姓九十九,威振北方,莫不率服。又傳五世,宣皇帝諱推寅立,南遷大澤。”

但是在漢末,鮮卑人卻逐漸取代了匈奴人數百年的草原霸主地位,成為一個顯赫的帝國,因為他們出了一個和匈奴王冒頓一樣的雄主——檀石槐。

鮮卑王檀石槐是鮮卑不世出的雄主,在彈漢山建立王庭,占領全部匈奴故土,建立了長達萬裏的疆土,顯赫一時。而且多次攻打漢土,永壽二年,檀石槐攻打雲中郡,桓帝憂懼,欲與其和親並封他為王,但是野心勃勃的檀石槐拒絕接受,反而加緊攻打長城一帶的緣邊九郡和遼東國地區。

檀石槐死之後,其子和連上任。和連本人不但毫無才能,又斷法不平,貪淫好色,鮮卑部眾叛離者極多,自此鮮卑國力急劇下降。和連在攻打北地郡時被人射死,其子蹇曼年幼,侄子浦頭代立為鮮卑王。

自檀石槐到和連,再到現在的蒲頭,劫掠漢人是每年冬天的必修課,就像後世的漢人每年要過年一樣。

彈汗山下,金色的王帳中,鮮卑王蒲頭端坐正中,兩旁分別坐著各部落大人,包括他的弟弟步度根、扶羅韓,還有慕容鮮卑、厥居鮮卑等部落的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