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斬草除根

攻下了晉陽的公孫白,收編了袁譚的兩萬兵馬,這些兵馬雖然不及公孫白的原有部曲精悍,卻也算袁譚部下的精兵了——老弱病殘的都在之前的戰鬥中戰死或者被俘和逃散了。

而公孫白一向實行精兵簡政的政策,這兩萬人他只精選出了八千人,兩千人為騎兵,納入飛狼騎,六千人為步卒,納入太平軍,余者全部遣散回歸原籍。

原有的三萬多匹戰馬,也精選出了四千余匹七尺五以上的戰馬供兩千精騎所騎,其余的全部的要麽為馱馬,要麽送給受兵災嚴重的百姓作為補償。

經過數日的安頓之後,晉陽城逐漸安定了下來,而並州南部的上黨郡、太原郡、上郡以及長城以南的西河郡各地官員紛紛獻書向公孫白表示歸順的誠意。

公孫白在晉陽安定之後,便令張郃、廖化率一萬兵馬回冀州繼續防守,以防其他諸侯趁火打劫,留下高覽率兩萬太平軍留守並州。

為了徹底穩定並州南部的局勢,公孫白當即拜田豫為並州刺史,王脩為並州別駕從事,共同治理並州,同時傳令平州、幽州和冀州三地運來數以百萬斛的糧草來接濟並州。

平州和幽州經公孫白和劉虞治理多年,自是倉廩豐實,而冀州之地經過沮授和田豐等人兩年多的治理,加上幽州和平州的對其予以牛馬、鐵器和糧食的支援,以及其本身又是中原膏腴之地,底子甚厚,故也逐漸穩定且富裕起來。所以現有的三州之地是百姓有余糧,官倉之中更是糧草堆積如山,支援只有幾十萬人的並州完全不成問題。

占一地,必治一地,穩步擴張,這也是公孫白攻略天下的策略。所謂治大國如烹小鮮,你若是想一口氣在兩三年內憑借武力橫掃天下,得到的不過一個破爛的河山,遲早會再生亂,四處起火,這樣得來的天下,不要也罷。

這也是公孫白遲遲未打並州,反被袁譚提前出兵攻襲的原因。

不過,此時的公孫白卻並未想著等並州南部穩定下來再繼續北上,事實上他一天都等不得了,因為他知道,他晚出兵一日,就不知有多少漢人百姓倒在這個寒冷的冬天。

……

東漢初年,位於漠北的匈奴日漸強盛,剛剛打敗篡位的王莽的光武帝劉秀無力與匈奴攻戰,不過幸得匈奴內部為爭王位發生動亂,匈奴貴族相互殘殺,日逐王比率領部眾歸附東漢王朝,匈奴再次分為南匈奴和北匈奴。

東漢政府讓南匈奴在水草肥美的河套地區進行休養生息,同時設立匈奴中郎將進行監護,並每年給歸附的南匈奴一定的糧食、絲帛等物資,南單於則協助東漢政府共同抵禦北匈奴的侵擾。

漢地適合養馬放牧的地方,莫過於河套地區。河套之地一向以水草豐美著稱,故有民諺“黃河百害,唯富一套”。而更重要的是,河套地區南望關中、中原,居高臨下。對於中原王朝來說,控制河套,則可以以陰山為屏障,抵禦來自北方遊牧民族的威脅,保證關中、中原地區的安全。對於北方遊牧民族來說,占據了河套,則可以作為根據地,南下關中,逐鹿中原,勢如破竹。因此,河套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也成為草原民族與中原民族,草原文化與黃河文化交流、碰撞的主要場所。

雖然說在東漢初年,南匈奴確實幫助漢人抵禦了北匈奴,但是東漢王朝將河套地區拱手讓給南匈奴人,可謂十分慷慨。然而,所謂“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並非純粹的一句鄙視少數民族的話,至少對於匈奴人,以及後來的五胡來說,這句話是絕對正確的,民族大團結必須是在少數民族被同化,或者處於絕對的弱勢地位的情況下才會發生,比如被公孫白壓制得乖乖臣服的烏桓。

……

南匈奴,人口約三十多萬,控弦之士五萬有余,大單於呼廚泉,麾下比較著名的將領有左賢王劉豹,即擄走蔡琰的那個,還有一個便是右賢王去卑,後來曹操的代理人。

遊牧民族,成年男子皆可上馬為兵,而且戰鬥時來去如風,一直被自來缺馬的中原步卒所忌憚。而此時的遊牧民族之所以還只能在北疆襲擾而不敢大舉南下,無非就兩個原因,其一是馬鐙尚未被使用,騎兵的威力不能體現出,其二便是未發明馬蹄鐵,戰馬不能長期遠涉中原作戰。

控弦之士五萬有余,那是常備兵馬,若是真正的逼急了,至少還能增三萬兵馬。八萬騎兵,那可不是個少數,騎兵再不濟也要抵得上兩個步卒,相當於是十萬步卒了。

晉陽城內的原袁譚車騎將軍府,成了公孫白的臨時府邸,大廳之內,公孫白正與諸將商議征討匈奴之事。

郭嘉在地圖上畫的進攻路線很簡單,那便是自太原揮師北上,進入西河郡,越過古長城,再突襲西河郡北部的匈奴單於庭,一舉擊潰匈奴人,迫使其俯首稱臣,停止對漢人的劫掠和殺戮,釋放所有漢人奴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