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仁宗的面紗

公元1044-1045年之間,是宋、遼、西夏三國的國運分水嶺,同時也是宋朝進入黃金時段的破曉時分。

這個黃金時段的生成,就源於宋仁宗的決斷。從這些決定,和其產生的後果,能隱約看到他35年的生命裏,隱藏得非常深的能力和個性。同時,這個黃金時段裏沉浮著太多的明星,中華五千年文臣的代表、儒家的大成者,都在這個時段裏產生。

按說是星光璀璨,無與倫比,也的確在歷史的長河中占有絕對的制高點,就連在評書演義中,這些人都是出鏡率最高的。但是真正看清楚他們之後,很多眼鏡片就會摔滿一地。

名與實之間,非常的相映成趣,基本成反比。

好了,我們這就開始。我不能保證精彩,也不能保證有趣,如果很不巧我做到了,那也是建立在客觀、真實的基礎上。一切都實話實說,讓我們從宋仁宗趙禎開始。

總體來說,這個人一直是半透明的,仁宗卷快寫了30萬字了,他是怎樣的個性,有多大的能力,還是看不清。

先推卸下責任,這不怪我。他今年35周歲了,13歲之前隱藏在他父親宋真宗趙恒的影子裏,24歲以前又被他養母劉娥徹底籠罩,好容易親政了,又有超級多的大臣、君子、小人來搞事,滿天下一直在折騰,作為最高統治者的皇帝,反而出鏡率少得驚人。

想分析,也無從談起。

於是歷代史書和學者們就給他送上了很多的頭銜——懦弱、懶惰、昏庸甚至好色。那麽他又是怎麽從一次次的內外動亂、財權糾紛、黨爭幫派裏存活下來的呢?每一次都平安度過,是他天生就戴著玉皇大帝給的不死金牌?

開玩笑,一次不死是偶然,兩次不死是幸運,三次不死就只能承認他是超人,不管他的內褲有沒有穿在外面。何況他還每次都做到了不動聲色,讓各方各面的蘋果自動掉到他的手裏來。

趙禎的不作為行為在慶歷新政中已經交代得很清楚了,到了遼、夏戰爭時達到了一個新高度。非常令人發指,幾乎所有知道內情的人都對他很抓狂。

戰爭爆發在那年的十月份,就在爆發的前夕,他答應了李元昊的求和。宋、夏議和議了一年多,在這個緊要關口居然達成了。而且條件還對宋朝非常的苛刻。具體如下:

每年歲“賜”西夏絹13萬匹,銀5萬兩,茶2萬斤;另常“賜”銀2萬兩,銀器2千兩,細衣著1千匹,雜帛2千匹,茶1萬斤;恢復互市榷場。至於西夏的回報,只有李元昊的“臣”字自稱,以及送回在三川口之戰中被俘的名將石元孫。

這簡直太不對等了,就算答應,也不能這樣賠本!何況這是大好時機,為什麽不聯合遼國狠狠的痛打西夏,往大裏說很可能讓李元昊亡國滅種,徹底幹凈,小一些也能讓黨項人元氣大傷,回復到原始社會,重新全族變土匪。那是多麽解恨又理想。

可趙禎居然狼狽到了僅次於割地的賠款狀態,真是懦弱加可恥,搞什麽嘛,昏頭到白癡!我想大家都抱有這個看法吧?

那麽不妨換一種思維方式,假設趙禎突然英明神武,至少精明強幹,他抓住了這個機會。要麽在同一時間出兵黨項,配合耶律宗真的軍事行動,要麽不答應李元昊的求和,耗下去,等更好的條款。

考慮下結果。出兵打仗,應該會勝利,李元昊畢竟不是鐵木真或者完顏阿骨打那樣的大角色,輸了,甚至本人都死翹翹,這個結果對宋朝好嗎?

兩個結果。

一、遼國從此獨大,至少恢復宋、遼對峙。以耶律宗真占便宜不要命的性格,加上這次滅國級的大勝,再考慮到這人之前就對宋朝的瓦橋關土地發生過濃厚興趣。信不信下一個打擊目標就是宋朝?

二、李元昊死,西夏亡。這很好,黨項人會不會絕種呢?那片土地上會不會再出現個李繼遷?那個幽靈一樣的黨項影子再四處飄蕩起來,想想那是連宋太宗趙光義都搞不定的人物。讓趙禎怎麽才能安枕無憂?

所以出兵打仗沒有半點好處,何況還不見得必勝。

再說耗下去等更好的條款。這事兒看上去半點錯都沒有,不過稍微合計一下,就會發現是個豬腦袋才會想出的蠢招數。

請問你等什麽?

過了這個時段,李元昊無論是輸是贏,都不會再緊張對宋朝的關系。輸了一了百了,死人不需要和平,不死的話也落寞了,徹底當土匪去,直接就是個搶,還羅嗦什麽?贏了,我連遼國都不放在眼裏,你宋朝算什麽東西?

那時的條件,不定會怎麽苛刻呢!

所以看似不作為,其實時機拿捏得妙到毫巔,並且從根子上斷絕了西夏和遼國對宋朝再次動武的理由。其實多簡單,對於宋朝來說,這兩個蠻族鄰居是地道的惡鄰,又窮又橫的主兒。他們的東西宋朝半點都不惜罕,根本沒有搶和計較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