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不識賤人真面目

隆重介紹,司馬光登場。

司馬光,字君實,號迂夫,陜州夏縣涑水鄉人,生於宋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因為出生時他父親司馬池正在光州光縣做縣令,所以取名為“光”。嗯,只是不知為何不叫司馬光光。此人出名極早,成名之後著重宣傳的是他7歲時就能給家裏人講《左氏春秋》,為他之後成為大歷史學家作鋪墊。不過誰都知道,他小時候真正名聞天下的是另一件事。

司馬光砸缸。要是誰不知道這件事的經過,自己百度去。

俗話說三歲看到老,從這件事裏完全可以看出這人的素質,勇於決斷,不顧一切的實施。這些都是真的,在他此後近70年的生命裏,他一直都這麽做。不管對象是一只缸,還是一個國家。不過奇妙的是,這樣一個人,在他活著的時候,這些都隱藏得非常好。讓人看到的一面是循循儒雅,知書達禮,非禮勿做的一位聖賢。

而不是本應該比唐介還要兇狠淩厲的官場屠夫。之所以會這樣,只有兩個可能。一,當時北宋所有人都瞎了;二,司馬光本人的官場功夫實在到家,一邊兇狠,一邊讓全民族敬愛。大家想,會是哪個原因呢?

說到這裏,貌似我有點唐突聖賢,和中國人心中普遍存在的司馬光大師的形象嚴重不符,到底怎樣,讓事實說話。世事紛繁雜亂,透過層層的迷霧,我們會發現,整個立太子事件,就是司馬光從外地官員,進入京師官場的一場完美上位秀。

最初範鎮獨自上書的時候,司馬光還在西北的並州做通判。之所以離京都那麽遠,我們來回顧一下他的仕途歷程。

司馬光考中進士時才20歲,國家非常重視他,留在京城裏做奉禮郎。這是殊榮,可他沒接受,主動要求到邊遠南方去,理由很動人,他的父親司馬池當時在杭州做官。

他的起步和包拯一樣,化忠為孝,感天動地,一直在蘇州做判官直到父親去世。守孝結束,他回到了京城任職。不過很快就又出去了,他展現了為人的另一面。

絕對、完全、毫無保留地忠於領導。注意,這個領導,並不是孔夫子教導我們的那位獨一無二的皇帝。而是當時的獨相龐籍。

歷史沒有記載他們是怎樣一見傾心的,司馬光從此對龐籍像父親一樣的愛戴和尊敬。這不是亂講,有無數個事實來證明。最重要的兩點就是,一,龐籍在狄青升官事件裏被梁適搞倒之後,調離京城到西北當官。司馬光的選擇是放棄國家正規安排給他的工作,跟著老領導下放改造。就是這樣,他來到了並州當通判。

第二,龐籍在西北繼續倒黴,他像老朋友範仲淹那樣繼續向西夏縱深處修堡壘,這就是罪過,都和平時期了,你為什麽還要再生事呢?而和平的表現,就是西夏小皇帝在媽媽和舅舅的英明領導下,隔三差五的向宋朝邊境出兵。沒有大勝利,可小便宜一定要經常地占。

修堡壘,加上臨敵小敗,龐籍被一貶再貶,直到病死。這期間司馬光牢牢地站在領導身邊,曾經三次上書聲明龐籍的過錯裏有他一份,請把處罰分過來一半。

最動人的是龐籍死後,他穿上最正規的衣服,請龐夫人到大堂上,像母親一樣接受他的跪拜,對龐籍的兒子就像自己的親弟弟(籍沒,光升堂拜其妻如母,撫其子如昆弟。)這在當時獲得了所有人的稱贊,以及後世的敬仰。

只是很奇怪,龐籍之死,官方派專人治喪,贈司空、加侍中,謚號莊敏。每一樣都是生榮死哀,人家生前是正牌子宰相,為何弄得好像家人無依無靠,如果沒有司馬光的照顧,就會流落街頭,慘不忍睹的樣子?

當然,這只是第一印象,我們可以往好處講,就是領導死了,家裏雖然安康,但是他對領導的愛,絕不會人走茶涼,做人要厚道,永遠追隨領導!

對領導的親人,比活著時還要尊敬和親切……包括“撫”其子如昆弟?撫除了撫育、撫養之外,還有別的解釋嗎?

總而言之,無論如何,這是個多麽好的同志啊,從這時起,他就有了一個在官場裏超級值錢的頭銜,以後他寫信給別人時,可以這樣落款――“你的忠實的司馬光。”

範鎮寫第一篇請立皇太子的奏章時,司馬光在邊遠的並州第一時間響應,但注意,他不是接著寫第二篇奏章,和範鎮站在一起。而是寫了封私人信件。信裏說,這是件真正的大事,除非不說,說了就要堅持到底。“願公以死爭之。”

美孚石油的創立者石油大鱷洛克菲勒先生當年有句名言:“打前鋒的賺不到錢。”他也是這麽做的,在所有美國人一窩蜂地往新發現的油田邊沖,想搶個新鮮,淘到第一桶金的時候,他按兵不動。直到石油由於過度開采,需求量卻沒那麽大,變得比白菜還便宜時,他才沖進去,用極低的價格,不僅把油田盤下來,還把各種開采工具、運輸設備都搞到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