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建炎南渡

宋朝官方對宗澤的死致以不那麽沉痛的哀悼……因為治喪的規格實在太低了,只追贈了觀文殿學士、通議大夫,謚號忠簡。

“忠”不必說了。“簡”,一德不懈曰“簡”,平易不訾曰“簡”。平時還行,可這是宋朝北方唯一的屏障好吧,國之一人的實質存在,居然這麽打發。

尤其是“簡”,在世俗的解釋裏永遠都是一根筋、粗暴、不識大體等稍帶貶意的詞匯。至於說學士、通議大夫,這些頭銜更是垃圾。學士不加大,太監都不怕;大夫還不錯,和侍中比一下怎麽樣?

難道宗澤還比不上夏竦之類的抗夏廢物嗎?

啥都不說了,誰讓這時的趙構還處在嬰幼兒期呢,二十二歲了,還是沒長開。接著,他確定了宗澤的接班人。本來有個現成的,宗澤的兒子宗穎。

宗穎一直在父親的幕僚裏,在開封城裏有很高的威望。如果選他的話,至少百萬民兵武裝都會很安定。可趙構否決了,理由很光明正大,開封那麽重要,難道管理員要世襲嗎?開封城只有一個世襲的頭銜,那就是姓趙的皇帝!

這一點倒是對的,可趙構接下來派過來的第二任留守長官實在讓人膽寒。沒錯,百萬民兵第一感覺就是很冷。

派來的人叫杜充,相州(今河南安陽)人,嗯,和嶽飛是老鄉。此人進士出身,靖康初年時任滄州(今河北滄州)知州。就在這兒,他幹了一件讓建炎集團高興、平民百姓痛恨的事。那時,遼國滅亡不久,燕雲十六州落入金國手裏,奴隸制社會的女真人根本不懂得人口的重要性,他們只知道人多了,吃的就多,還不如少點。

於是殺人,一時間,燕雲地區的漢人向兩河地區逃難。當他們逃到杜充的地盤時,慘案發生了,杜充說這些都是外國人,是不安定因素,得全部殺掉。

是全——殺——掉!

聯想前些天趙構宣布解散民兵,這樣的人,是多麽合乎建炎集團的胃口啊。

杜充進開封,立即和百萬民兵勢成水火。再不是友軍了,而是敵對。關於這一點,很多歷史學家將其總結為人品。

宗澤威望高,人品好,把各種力量都團結起來;杜充沒人品,沒威望,所以不孚眾望,沒人理他。這實在太表面化了。

宗澤一直以來都是正面人物,他團結百萬民兵的那一幕更是為人稱道。可是換一個角度看,你會發現他壞了大事。當宋王朝腐敗墮落、爛到沒救時,百萬民兵自發形成組織,保家衛國,這是一個多麽美好的新生狀態啊!如果宗澤不是憑借他的個人威望去收編他們的話,很有可能在短時間內,一個新的王朝就會誕生。

不管封建王朝是不是注定了都要腐爛變質,但至少每一個王朝剛出現時,還是清新而富有強力的,而且,壓力越大,王朝的力量也會隨之增大。

可宗澤把他們都收編了……收編之後,還以此為最大的倚仗,去感召趙構,讓他回來。試問哪一個封建王朝的皇帝會投奔民間武裝呢?這本身就是兩個極端,水火絕對沒法相容。

宗澤不招人疼,難道不正常嗎?要命的是,他自己從來都沒意識到這些。

回到杜充,這人是一個標準的國家幹部,做什麽都以上級的意志為準繩,他心裏想的是怎樣完成皇帝下詔書都沒辦到的事兒,比如解散民兵。可是要怎樣解散呢?一百萬啊,這麽多兵擠在開封周邊,就算按照命令有步驟地往外疏散,都不是短期能辦到的。

難辦嗎?那就換個方式。

在杜充用他的方式解決開封城百萬民兵之前,先說一下民兵們在開封裏是怎樣分布的。王善的人叫後軍,駐紮在開封城東的劉家寺;張用、曹成、李宏、馬友等人的部隊叫中軍,駐紮在開封城南的南禦園;嶽飛、桑仲、馬臯、李寶等人的部隊駐紮在開封城西。

三方勢力裏,張用的中軍人數最多,達到數十萬,他和王善是徹頭徹尾的民間自發組織,沒有半點官方根基。他們在宗澤時期很獨立,在杜充時期更獨立,基本上指揮不動。

嶽飛的人馬有張所的背景,加上嶽飛本人的忠誠,可以勉強算是官兵。

杜充的辦法是用這些聽他命令的人去幹掉那些不聽他命令的人。說白了,就是官方指定地點指定時間來場火拼。

時間定得很微妙,在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正月十五左右。這是難得的法定假期,大概從萬能的仁者皇帝、周易大師、一百個兒子的父親——周文王開始,中國人在這幾天裏都不開工、不幹活、不生氣了。聚在開封城裏的民兵們本來都是些老百姓,一到這個日子,不等命令,自己就找地方樂和去了。

杜充在這種時候命令城西部隊向南薰門集結,去城南的南禦園殺張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