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永遠的西軍

這時是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九月,如果我們把目光放長遠一些,遠到今天蒙古土拉河的上遊一帶的話,會發現金國立偽齊的原因很多。

除了嶽飛、韓世忠給他們的震撼之外,國境線之外也出事了。

這要從耶律大石說起。遼國滅亡,大石率部遠走西北,到達可敦城,即土拉河的上遊。這裏是原遼國的西北路招討司駐地。金軍毀滅了遼國幾乎所有的軍鎮,卻把這一塊忽略了,因為它實在太偏僻了,無關大局。歷史證明女真人錯了,錯得無可救藥。

耶律大石率領兩百名騎兵到達這裏,召集七州長官、十八部首領開會,在其感召之下,遼國重新建立,史稱西遼。

可敦城周邊水草茂盛,畜產豐富,離金國有數千裏之遠。幾年時間,西遼的兵力聚集到了數十萬之多。公元1129年,耶律大石出兵突襲金國的北方大營,居然一戰成功,奪回了兩座營盤。一年之後,金國決定出重兵斬草除根,滅絕契丹余脈。

可惜的是,自從完顏阿骨打死後,金國沒有了獨裁者,金廷向各部族征兵,各部族居然拒絕,而金廷也就不了了之了。

耶律大石得到了更加寬松的環境。不久之後,他浩浩蕩蕩地去西征,從可敦城出發,征服了無限廣闊的疆土,幾乎和從前的遼國版圖一樣廣大。

從某種意義上說,契丹人又建成了東亞最幅員廣闊的國家。

這是後話。金國方面,雖然沒有遠征西遼,但是也在邊疆增兵。這樣一來,南、北兩線上都有了壓力,從而給西線上的張浚制造了前所未有的戰機。

宣撫川、陜兩地,節制軍馬、錢糧、政務的張浚,已經在西線準備了足足一年半的時間,終於在這個極度巧合的關口完成了戰前準備。

所謂準備,無非兩個字——兵、錢。

想打仗,這兩樣東西缺一不可。而張浚所管轄的區域恰恰是整個宋朝,我指的是長江兩岸,算上原北宋版圖在內,是這兩樣東西儲量最豐富的地段。

兵,西軍百年以來首屈一指,無可爭議,哪怕因各種原因而實力消退,也不會徹底枯竭,因為陜西出名將,時刻都有新人冒出來。

錢,四川是漢人最後的避風港。無論是古代還是近代,每次漢人面臨滅頂之災時,四川這塊腹地中的腹地就會產生作用。既能避難,還能提供復國的錢。

天府之國不是白叫的。

張浚到任伊始,第一件事不是整合西軍,而是命令一個叫趙開的四川人回故鄉去,讓他強令四川百姓貸五年的國債。這一下子把四川人手裏的現款全搜刮幹凈了,使得他的繼任者趙鼎破口大罵,因為四川啥也沒有了……張浚用這筆錢囤積了數額巨大的軍用物資。

有了這筆錢,他才能對西軍動手。

這幾年以來,西軍破敗了,不只是戰鬥力下降,更嚴重的是派系林立,各自為政,誰也不聽誰的,就算是中央派過來的特派員,明令節制西軍的王庶,也被架空了。

西北六軍——永興、鄜延、環慶、涇原、秦鳳、熙河,失去了統一調度。

要扭轉這種局面,說簡單就會很簡單,說復雜也會很復雜。張浚用的辦法非常強力,他把熙河軍的主將張深、環慶軍的主將王似直接罷免,把一大批少壯派,如名將劉仲武的兒子劉錫和劉锜、吳氏兄弟提拔起來,安排到了顯赫位置。

這相當於赤裸裸的奪權。在軍隊裏,哪怕是直系上司,這麽搞也有巨大的風險。歷史會證明,幾年之後,張浚再這麽做時,造成了無法挽救的巨大損失,剛剛穩定的帝國再次動蕩,頂級將領翻臉成仇,南宋近四分之一的軍力叛變投敵!

可這次他成功了,因為他罕見地對一個人妥協了。

這個人叫曲端。曲端,字正甫,鎮戎軍(今寧夏固原)人,軍人世家出身。曲端是一位傳奇軍人,他和金國的常勝將軍完顏婁室對陣,雙方互有勝負;和大名鼎鼎的金將完顏撒離喝交戰,打得對方放聲大哭,從此得了個外號,叫“啼哭郎君”。

與他的外戰相比,他的內戰功夫更高。

前面提到的節制西軍的特派員王庶,就是被他搞得灰頭土臉,卷鋪蓋走人了。至於用的辦法嘛,一點都不復雜,三個字而已。

——不聽話。

上面下達的命令,他有選擇地執行了。只要是危害到他的部隊實力的,他都忽略掉。這樣一來,他所率領的涇原軍在危機局勢裏就沒什麽損失了。同時,他吞並了不少地方義軍,收編了不少盜賊組織。他的軍事實力急速上升,強大到了一家獨大的地步。

吳氏兄弟都是他的手下。

對這樣一個人,張浚給予了充分的尊重。他仿效古時“登台拜將”之舉,集結西軍當眾拜曲端為威武大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