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天亡此仇(第3/5頁)

無非是造反……很好,照搬。

十月間,術虎高琪率軍殺進中都,讓皇城第二次流血。胡沙虎被殺,軍政要權落進了術虎高琪的手裏。成吉思汗轉年回到中都城下,城裏的敵人已經更新換代。

金宣宗、術虎高琪根本不敢應戰,金國求和,把衛紹王完顏永濟的女兒岐國公主嫁給了成吉思汗,並以金帛、童男女五百人、繡衣三千件、禦馬三千匹為獻。

蒙古滿載戰利品回返漠北,在他們身後是更加殘破的中原大地。如果說上一次戰爭金國是元氣大傷的話,這時幾乎元氣盡失。

眼下的中都城,仿佛是汪洋中的一只孤獨小船。城裏自都統到謀克,高級軍官不下萬人,這非常像後世納粹德國覆滅前的柏林,士兵基本沒有了,抵抗的全是軍官。不同的是,這時的中都城內人心渙散,“將帥皆不肯戰”。

不想打還是小事,重要的是生活都成了問題。

中都城周邊遠至千裏之外都成了大片的焦土,河南、河北、山東全被燒掠一空,連糧食都沒法支援都城,何談效忠?

金政權名存實亡。蒙古軍還在塞外虎視,朝發可夕至,這樣下去,簡直是坐以待斃。中都城無法再支撐下去,這已經是定局。

金廷遂出現遷都的提議。

中都棄守分為兩派。以左丞相徒單鎰為首的抵抗派認為固守中都才是上策,因為山陵、宗廟、百司、庶府全在於此,況且地勢有利,野狐嶺、居庸關、紫荊關等天險要塞只要防守得當,完全可以擋住蒙古軍。反之如果放棄中都,則北路盡失,中原就失去了一多半。

逃跑派以元帥左都監完顏弼為首,他們認為放棄中都才是理智的,而遷往南京府,即北宋原都城開封,則南有淮水,北有黃河,西面是千古天險潼關,足以防禦以騎兵為主要戰力的蒙古軍。

兩邊相持不下,新皇帝完顏珣沒法決斷。關鍵時刻一個消息傳進中都,金國派去征討遼東耶律留哥的四十萬大軍敗了,女真發源之地失去了控制!

金廷再也無法淡定,不只是蒙古,連契丹人都在卷土重來,這還商量什麽,逃,立即逃。公元1214年五月,金宣宗留右丞相兼都元帥完顏承暉、尚書左丞相抹然盡忠輔佐金國太子完顏守忠留守中都,他則帶著百官、後宮倉皇南竄。

開封做國都到底好不好,百年北宋早是明證,這根本不必再論。但限於眼前形勢,金廷再固守中都,不必蒙古軍攻城,估計都會餓死。

這就是現實。

只有逃跑,以生存的名義。但是要跑就好好跑嘛,金國的皇帝不知怎麽搞的,接二連三的不管誰上台,都有各種的不著調。

完顏珣凝視車外,忽然想起隨行的軍隊有很大一部分是雜牌軍,這些都是正在造反的異族人,危急關頭還帶在身邊,並且武器裝備齊全,是不是太不安全了呢?

他下令繳回雜牌軍的馬匹、鎧甲,勉強留給他們兵刃。

這個命令讓本就軍心不定的雜牌軍立即嘩變。他們殺了下令的女真軍官,全軍返回中都。中都城的完顏承暉聞變,派軍封鎖盧溝橋,防止叛軍進城。雜牌軍非常熟悉地勢,他們分兵悄悄渡過橋南,兩面夾擊,大敗中都守軍。

之後他們聯絡遼東的耶律留哥,向北進發投降蒙古。

種種因素疊加,成吉思汗知道時機成熟了。他根本不必再次親征,只需要派幾員戰將,就足以了結金國的中都城。

成吉思汗以金國南遷敗盟為理由,派大將三木合拔都及契丹降將石抹明安率軍與中都雜牌軍會合,南下圍攻中都。

同時,西夏新上任的狀元皇帝夏神宗李遵頊也終於顯示出了他的才幹。此人嚴格遵守蒙古、西夏的主仆關系,派兵聯蒙伐金。

四面八方的壞消息,讓金宣宗在開封城裏也心驚膽戰。他日思夜想,非常周到地考慮了局勢之後,作出了一個決定。

把皇太子從中都城調出來,火速送到他的身邊。

這讓中都城,乃至於整個金國都明白了政府的潛台詞—徹底放棄中都。城裏的人心立即散了,之所以還能支撐,完全是因為留守完顏承暉是個堅定的金國主義者,誓死抵抗,再加上抹然盡忠這個及時樹立起來的抗蒙英雄,提供了充足的抵抗熱情。

僅有這些是不夠的,連金宣宗也清楚這一點,所以他迅速調集軍力、物資向中都靠攏。金國元帥左監軍完顏永錫率領中山、真定兩州兵馬,元帥左都監烏古論慶壽領大名軍、西南路、河北眾軍兵馬,禦史中丞李英負責運糧,在參知政事大名行省孛術魯德裕居中調遣下,圖救中都。

這些人都是去送死的,離中都還很遠,就被蒙古軍聚殲。糧食被蒙古軍運到了中都城下,當場焚燒,加速了城內女真人的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