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第3/5頁)

陳廷敬聽了並不多說,暫且敷衍著:“哦,是嗎?”

戴孟雄領著陳廷敬走過村巷,忽見一大片宅院,心想這肯定就是李家了。果然有位中年漢子跑出門來,跪伏在地上,叩首道:“草民李家聲拜見欽差大人跟縣官老爺!”

“李家聲免禮!”陳廷敬說罷回首四顧,居然沒見一個人出來觀望。

李家聲爬起來,低頭道:“請欽差陳大人、戴老爺屈就寒舍小坐!”

陳廷敬覺著奇怪,問道:“李家聲,你怎麽知道本官姓陳?”

戴孟雄出來圓場說:“欽差大人是當今山西在朝廷做得最大的官,您只要踏進山西,百姓誰人不曉啊!”

陳廷敬說:“你不是說不敢讓百姓知道我來了嗎?”

戴孟雄答話牛頭不對馬嘴:“卑職平日出來,也不敢驚動百姓,這都是跟欽差大人您學的。”

楊乃文忙附和道:“我們戴老爺平日暗訪民間,布衣素食,很得民心啊!”

陳廷敬含煳著點頭,進了李家大院。劉景不經意回頭,見不遠處有戶人家的門開了,一個小孩跑了出來,奇怪地看著外面。一個婦人忙追出來,抱著小孩慌忙往裏跑,頭也不敢回。

進了李家大門,繞過蕭墻,但見裏頭疊山鑿池,佳木蔥郁,樓榭掩映,好生氣派。池塘裏結著冰,隱約可見殘荷斷梗。想那夏秋時節,李家這園子必定是江南勝景。李家聲卻連聲道:“寒舍簡陋,委屈欽差大人了。”

陳廷敬不說話,只隨李家聲往裏走。走過這大大的園子,這才到了李家正堂。陳廷敬想這李家真是奇怪,有錢人家通常都把園子藏在後邊兒,他家卻進門就是園子。

進了客堂,李家聲恭請客人上座。下人低頭過來上茶,垂手退下。陳廷敬抿了口茶,說:“李家聲,你們戴老爺說,你自家出錢建了龍亭,把皇上《聖諭十六條》刻成龍碑,本官聽了很高興。”

李家聲拱手道:“草民我能安身立命,鄉親們能和睦一家,都搭幫了《聖諭十六條》,它好比堯舜之法,必定光照千秋!”

戴孟雄說:“稟欽差大人,這個村子十六歲以上,七十歲以下,無論男女,都能背誦《聖諭十六條》。”

陳廷敬似乎饒有興趣,說:“是嗎?李家聲,你背來我聽聽。”

李家聲稍稍紅了臉,道:“欽差大人,草民這就背了。一、敦孝悌以重人倫。二、篤宗族以昭睦鄰。三、和鄉黨以息爭訟。四、重農桑以足衣食。五、尚節儉以惜財用。六、隆學校以端士習。七、黜異端以崇正學。八、講法律以儆愚頑。九、明禮讓以厚風俗。十、務本業以定民志。十一、訓子弟以禁非為。十二、息誣告以全良善。十三、戒匿逃以免株連。十四、完錢糧以省催科。十五、聯保甲以弭盜賊。十六、解仇忿以重身命。”

李家聲搖頭晃腦背誦完,討賞似的望著陳廷敬笑。陳廷敬稱贊幾句,問道:“聖諭說,完錢糧以省催科,你們村的錢糧都如數完清了嗎?”

李家聲道:“回欽差大人話,我們村的錢糧年年完清,沒有半點兒拖欠!”

陳廷敬回頭望望戴孟雄,戴孟雄忙說:“欽差大人,卑職正要稟報。這個村,全村錢糧都是由李家聲代交的,因此年年都不需官府派人催繳。”

楊乃文忘了規矩,在旁插話:“庸書這個錢糧師爺當得最是輕松,不像別的縣,成日帶著衙役走村串戶,弄得雞飛狗跳!”

陳廷敬頓時來了興趣:“啊?這倒是個好辦法啊!朝廷平定雲南,最要緊的就是籌集軍餉。如果各地都依這個辦法,就不會有稅銀拖欠之事。”

戴孟雄道:“回欽差大人,陽曲縣已有三分之二的村用了這個法子,往後我想讓全縣各村都按這個法子來做。自從卑職到陽曲任職,銀糧年年都是如期如數上繳。”

陳廷敬說:“戴知縣,你們完錢糧的辦法比建龍亭更好。朝廷現在最關心的就是完錢糧。打仗是要花錢的啊!”

戴孟雄道:“卑職把這個完錢糧的辦法叫做大戶統籌。原打算等明年全縣通行之後,再上報朝廷。而建龍亭不太繁瑣,簡單易行,已在全縣推開了。”

陳廷敬頓時驚了,問:“怎麽?已在全縣推開了?你在疏請上不是說百姓有此願望,奏請朝廷恩準嗎?”

戴孟雄忙低了頭說:“百姓熱忱頗高,卑職不好潑冷水啊!”陳廷敬心裏不快,說:“我過後再同你切磋此事。先去看看龍亭吧。”

陳廷敬等隨李家聲往李家祠堂去。戴孟雄見陳廷敬臉色不太好,心裏甚是忐忑。他知道朝廷沒恩準,擅自建了龍亭,追究起來是要治罪的。

祠堂正對面有塊空坪,長有一棵古槐,古槐旁邊便是龍亭。亭有八角,雕梁畫棟,飛檐如翅。亭裏面立有雕龍石碑,上刻《聖諭十六條》。陳廷敬圍著龍亭轉了幾圈,細細看了碑刻,說:“亭子修得不錯。李家聲,修這個龍亭花了多少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