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大唐驚變,繁華盛世過眼雲煙

君臨天下,歷盡周折登帝位

能當皇帝靠的不只是家世,還要有運氣。李隆基的運氣就很好,雖然他不是長子,甚至父親唐睿宗李旦也差一點就做不上皇帝。可是李隆基是個有福氣的人,費盡周折,最終坐上了皇帝的寶座。

李隆基是唐睿宗李旦的第三個兒子,李隆基生於東都洛陽,他出生時,唐高宗已經過世,大唐王室正處在皇位爭奪最為激烈的時期。李隆基出生的前一年,父親李旦被武則天立為皇帝,母竇氏為德妃。六年後,武則天宣布將李旦降為皇嗣,改唐為周,登上了皇帝的寶座。因此,李隆基時時要為父親的生死存亡和自身命運擔憂。他自幼飽讀詩書,聰慧過人,胸懷大志。

李隆基七歲那年,一次在朝堂舉行祭祀儀式,當時掌管京城守衛的金吾將軍武懿宗厲聲訓斥侍從護衛,李隆基馬上怒目而視,大聲喝道:“這裏是我們李家的朝堂,輪得著你在這裏耀武揚威嗎?你真是膽大包天,竟敢如此訓斥我家的護衛!”李隆基的這番話讓武懿宗愣住了,看著這個小孩目瞪口呆。武則天得知後,不但沒有責怪李隆基,反而對這個孫子更加喜歡。到了第二年,李隆基就被封為臨淄郡王。

後來,已經知天命不遠的武則天將自己的兒子廬陵王李顯迎回了宮中,唐睿宗李旦以皇嗣身份讓位於皇兄,自己再次被封為相王。到了神龍元年,八十二歲的武則天病情繼續惡化。

那時,李隆基初涉政壇,耳濡目染了宮廷政治鬥爭的殘酷與復雜,增長了很多見識,豐富了對國家政務的閱歷。在青年時期,對李隆基影響最大的應當是“五王政變”。張昌宗和張易之兄弟倚仗著武則天的寵愛,權勢沖天,他們利令智昏,大有順之者昌、逆之者亡的勢頭。二張兄弟將私自議論他們的邵王李重潤和他的妹妹永泰郡主、妹夫魏王武延基下獄逼死。這個舉動不僅得罪了李氏,也得罪了武氏,迫使他們聯合起來反對二張。神龍元年,張柬之等人聯合右羽林衛大將軍李多祚發動宮廷政變,起兵誅殺二張,逼武則天退位,擁立李顯復位,拜李隆基的父親李旦為安國相王,拜太尉,以宰相身份參預國政,並改“周”為“唐”。當年年底,武則天去世,那年李隆基已經成長為二十歲的青年才俊。

唐中宗李顯即位之後,立曾經和自己共患難的韋氏為皇後,韋後野心勃勃,她總想和武則天一樣,嘗嘗做皇帝的滋味。在武則天死後,李顯懦弱無能,又過分信任自己的妻子韋氏,結果政權漸漸落到了韋皇後和她的女兒安樂公主之手。可是韋皇後雖然野心很大,實際上並沒有多少才能,為了擁有能給自己出謀劃策的人,她和安樂公主以及武則天的侄兒武三思等人相互勾結、狼狽為奸,朝政變得腐敗不堪。

李隆基出任潞州別駕,積極網羅人才,為以後發動政變做準備。不久,罷潞州別駕,返回京城,他廣結禁軍首領,暗地裏結交各種有識之士,培養親信黨羽,等待發動政變的時機。

唐中宗李顯被妻子韋皇後和女兒安樂公主合謀毒殺。然後,韋皇後便想學習婆婆武則天,做第二個女皇。她立李重茂為帝,自己則臨朝稱制,掌握實權。為了自己的私欲,韋後將原來發動政變恢復唐朝的功臣、宰相張柬之貶官驅逐,又效仿原來武則天的做法,讓自己的兄長韋溫掌握大權,對於自己女兒安樂公主的違法賣官鬻爵也不加制止,反而更加縱容。

這時,一直靜觀其變的李隆基和姑姑太平公主便搶先發動了兵變,率領禦林軍萬余人攻占了皇宮,處死了韋後、安樂公主及其黨羽,迫使李重茂退位,擁立父親李旦復位。李旦即位後,按照嫡長子繼承的制度,太子應該是李憲,而不是三子李隆基。李隆基在兄弟排行中是第三,所以小名叫三郎,李旦的長子是宋王李成器,後來改名為李憲。但李隆基作為政變的主謀,功勞是其他人無法相比的。當時,諸王和大臣們說:“李隆基有社稷大功,應該立為儲君。”李憲的性格很像他的父親,對權位沒有那麽渴求,他認為父親得天下都是弟弟李隆基的功勞,便堅決讓出了太子的位子,而且一直小心謹慎,沒有可指責的過失,李隆基對哥哥既敬重又感激。於是李旦就立李隆基為太子。後來李憲死後,李隆基對群臣說:“我的天下是哥哥讓給我的,一般的謚號不足以說明我對哥哥的感激之情。”於是給李憲加謚號為“讓皇帝”。

唐睿宗李旦得以復位,他的妹妹太平公主也出了不少力,太平公主善弄權術,議政處事的能力甚至超過了李旦,所以她逐漸掌握了朝廷政權,當時的七位宰相,有四位都是她的心腹同黨。唐睿宗李旦也和唐中宗李顯一樣是個軟弱的皇帝,不願和太平公主發生正面沖突,總是一再忍讓。太平公主卻認為自己給了李旦做皇帝的機會,功勞很大,所以她越發飛揚跋扈起來。隨著自己勢力的強大,太平公主的野心也迅速膨脹起來,她渴望像母親那樣做女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