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淒涼晚景,曇花一現怎奈何

貿然削藩,引發四鎮之亂

藩鎮割據的局勢從唐肅宗李亨執政時期開始就有所征兆了,唐代宗李豫執政時期已經形成,到了唐德宗李適執政時期,這種狀況已經嚴重到破壞國家統一的程度了。李適即位之後,勵精圖治,為了執政嚴明而遠離宦官,整頓吏制,而且崇尚節儉,懲治貪汙浪費等現象,推行兩稅法,增加了朝廷的收入,大大提高了國庫的儲備,這一系列舉措頗有中興之主的風範。

面對藩鎮割據的頹勢,急於有所建樹的唐德宗李適毅然采取了武力削藩的政策,但是他的一些行動有些操之過急,沒有完全考慮自身是否有削藩的條件和能力,導致了一些不該提前爆發的矛盾迅速激化,不僅給自己的統治帶來了威脅,還使江山社稷陷入了搖搖欲墜的情形中,最終引發了四鎮之亂。

當時,成德節度使李寶臣、淄青節度使李正己、魏博節度使田承嗣、山南東道節度使梁崇義相互勾結,試圖把自己的領地傳給自己的子孫後代。田承嗣死後,李寶臣等人極力支持田承嗣的侄子田悅繼承魏博節度使的職位。李寶臣死後,田悅又極力支持李寶臣的兒子李惟嶽繼承成德節度使的職位,但是唐德宗李適拒絕了他們的請求。李惟嶽見繼承無望,就去向田悅和李正己等人訴苦,並暗中共同謀劃起兵造反。按照計劃,田悅帶兵包圍了邢州等地,李正己帶兵駐守在徐州等地,梁崇義在襄陽起兵響應,扼住北上的運輸路線。

李適積極應對這次兵變,任命劉玄佐擔任宣武節度使去攻打李正己的兵馬,派遣昭義節度使李抱真和河東節度使馬燧攻打田悅的兵馬,派遣盧龍節度使朱滔攻打李惟嶽的兵馬,派遣淮西節度使李希烈攻打梁崇義,為了給他們助陣,李適還派出負責護衛朝廷的神策軍,可謂全力以赴。

田悅的大隊人馬在臨洺城下和馬燧、李抱真的部隊進行了兩次會戰,大敗而歸,被圍困在魏州。李正己在起兵後不久就死了,由他的兒子李納繼續和朝廷對抗,李納想奪回徐州,卻被朝廷的軍隊打得節節敗退。梁崇義駐守的領地地盤比較小,而且兵馬數量也不多,所以很快就被攻破,梁崇義見局勢沒有扭轉的余地,就自殺了。其他幾個節度使的狀況也不容樂觀,戰敗的戰敗,歸降的歸降,戰爭本來應該就此結束了,但是處理李惟嶽領地時分配不均,使得局勢發生了大逆轉。

現任成德節度使李惟嶽的父親李寶臣原有領地冀、滄、深、恒、定、趙、易等州,在重新劃分這些領地時,唐德宗李適任命張孝忠為易、定、滄等州的節度使,任命王武俊為恒、冀等州的觀察使,王武俊覺得自己功勞大但是得到的獎賞少,不是很滿意。李適任命康日知為深、趙等州的觀察使,李適又把原本屬於淄青鎮的德、棣兩個州劃分給了盧龍節度使朱滔,命他返回盧龍。朱滔最想得到的深州被分給了別人,他為此十分不情願,駐軍在深州不肯離開。當時田悅被圍困在魏州,當他知道這件事情後,立刻派部下去遊說朱滔,讓他把貝州送給自己並出兵救援魏博,以便可以繼續維持藩鎮割據的局勢。朱滔當時正憤恨不已,聽了田悅的主意簡直正中下懷,答應把深州送給他。朱滔去找王武俊商議行動計劃,讓他把唐德宗李適派來的使者抓起來,並出兵攻打康日知,出兵救援魏州。當時朱滔軍隊中有一些將士對此持反對意見,他為了將計劃順利進行,不惜殺死一大批部下。

李適派出朔方節度使李懷光率兵反擊,朱滔和王武俊剛剛抵達魏州,就和李懷光的軍隊短兵相接,李懷光在最初的戰局中取得了勝利,不再把朱滔和王武俊的軍隊放在眼裏,但是馬上就遭遇了慘敗。朱滔等人乘勝追擊,引來運河的水沖斷了朝廷大軍的糧道,使他們斷了後援,不得不退到魏縣。朱滔隨後帶兵趕到魏縣,與朝廷大軍隔水相望,互相牽制。

朱滔、王武俊、田悅、李納四個人見自己的兵馬完全可以牽制住朝廷的軍隊,於是決定各自建立王國,彼此結盟,互相幫助。於是,朱滔自稱翼王、王武俊自稱趙王、田悅自稱魏王、李納自稱齊王,這就是所謂的四王之亂。在這四個王中,朱滔的兵力是最強的,於是其他三個王推選朱滔作為盟主,他們制定了一系列和朝廷類似的官制和禮制。

天下大亂,藩鎮割據積重難返

在四鎮之亂發生的同時,淮西也發生了叛亂。淮西節度使李希烈也自稱天下都元帥、太尉、建興王,與四鎮勾結反叛朝廷。李希烈的性格十分殘暴,當唐德宗李適想要加封李希烈的時候,時任宰相楊炎進諫道:“陛下,您有所不知,李希烈是董秦的養子,董秦十分信任他,但是李希烈為了自己的利益,六親不認,驅逐了養父董秦,奪取他的節度使職位,這種不守禮法的人,您怎麽能重用呢?如果您派他去討伐梁崇義,戰爭勝利後,您能保證他不會跟四鎮一樣自立為王嗎?還望陛下三思啊!”盡管楊炎的這番話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但是李適根本聽不進去,一心想著盡快改善藩鎮割據的局勢,還是執意加封了李希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