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元和中興,大唐的回光返照

中興之君的登基之謎

貞元二十一年(805年),唐順宗李誦的長子李純即位,史稱唐憲宗。李純即位之後,重用賢良,改革弊政,取得了削藩的巨大成果,重振朝廷統治的威望,可以說是一位比較有作為的君主,李純因為父親唐順宗李誦的禪讓而即位,但是他登基的過程卻隱藏著一個巨大的謎團。

李純幼年的時候,長安城發生了涇師之變,李適倉皇出逃前往陜西,很多事情沒來得及安排,宮中那些沒來得及逃走的宗室子弟,全部死在了叛軍的手上,李適聽說後內疚不已。一年以後,李適回到了長安,發現年僅六歲的皇長孫李純被宦官藏了起來,幸運地活了下來。李適喜出望外,對李純格外寵愛。李純經常被祖父李適抱在膝上玩耍,李適問他:“純兒,你是誰家的孩子呀,怎麽被我抱在懷裏啊?”李純天真無邪地回答說:“我是第三天子。”這一回答使李適非常詫異,作為一個只有幾歲的孩子,李純就能按照祖、父、子的繼承順序進行回答,無不顯示出他的早慧,李適不禁對懷裏的小皇孫刮目相看,認為他有天子之相。後來,李適封當時只有十一歲的李純為廣陵郡王。

李純作為廣陵郡王的這十幾年中,一直深居內宮,在宦官和老師的陪同下刻苦學習。雖然他是祖父心目中的繼承人選,但是卻不被父親重視,遲遲沒有被立為太子。直到李純二十八歲的時候才被立為太子。冊封儀式之後僅僅三個月,李純就開始監國,總攬朝政。

早在李純被立為太子之前,朝臣陸質就借著侍讀的機會,向李純進言,建議他不要總是埋頭讀書,應該早日為自己以後的前途進行謀劃。李純義正言辭地說:“父皇讓先生為我傳授知識,沒有讓您扯其他的事情。”那時的李純是一個不問世事的郡王,沒有人能窺探他的內心。

就是這樣一位與世無爭的太子,忽然得到了父親的傳位禪讓,從一個郡王登上了最高權力的巔峰。在李純登基這一年中,朝野上下發生了很多不尋常的事。曾經向唐順宗李誦建議讓太子李純監國的劍南西川節度使韋臯,在八月十七日,突然暴病而死。荊南的裴均、河東的嚴綬也不約而同地給李誦發來奏章,內容和韋臯的提議幾乎一模一樣。劍南、荊南、河東三地的節度使相距千裏之外,卻在同一時間內給皇帝上了同一奏章請求太子監國,實在是有些蹊蹺。

在唐順宗李誦在位的時候,最看重的是舒王李誼,很多宮中的宦官和朝廷重臣都與李誼有密切的往來,但是就在李純登基當年,舒王李誼莫名其妙地病死了。

除了這些,最可疑的就是唐順宗李誦的死了。李純曾經率領文武群臣為太上皇上尊號,他下詔宣稱太上皇的舊病沒有完全治愈,向全天下宣布了太上皇的病情。但是在這之前,沒有絲毫的信息顯示李誦生病,在李純宣布病情的第二天,李誦就死在了興慶宮,遷殯於太極殿發喪,這一切都充滿了疑點。當時朝中有大臣提出了太上皇其實早就死了,之所以向天下通報病情,就是為了掩蓋李誦被害死的真相。這位大臣不久之後也莫名其妙地病逝了。

其實,如果把這些疑點串聯起來,不難發現,從李純被立為太子,到監國攝政,再到後來的登基為帝,這一系列的過程都像是陰謀篡位。李誦在嚴密的控制之下,完全喪失了自由,違心地禪讓了皇位。協助李純篡位奪權的就是那些宦官,其中最為惡名昭著的就是權傾一時的俱文珍。

唐順宗李誦即位之初,翰林學士王叔文等提倡革新,為了打壓宦官和藩鎮勢力,發動了永貞革新,宮市制度被強行取消,相當於斷了俱文珍等宦官的財路。不僅如此,王叔文等人還計劃從宦官手中奪回禁軍兵權。俱文珍見事情危急,和李純結成黨羽,陰謀發動了政變,逼迫李誦讓太子監國,又讓更為志同道合的袁滋、杜黃裳等人當宰相。

李純即位後,群臣討論給他上尊號時,一個宰相主張加“孝德”二字,另一個宰相認為“睿聖”的尊號已經可以包括這個含義,不必再單獨加了。李純聽了之後,勃然大怒,把這個建議不加“孝德”的大臣貶謫了。李純對這兩個字如此在意,從側面說明了他心中有鬼,很有可能參與了當初囚禁唐順宗李誦逼宮,並殺死親生父親的一系列事情。

元和中興,打響削藩之戰

元和中興是指唐憲宗李純在位執政期間,因為治國有方,使得唐朝的政治統治一度回到了正軌,由於李純在位時用元和作為他的年號,因而得名。

從安史之亂後,唐朝的國力衰微,全國處於藩鎮割據的狀態。唐憲宗李純登基後,從元和元年(公元805年)到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為削平割據勢力,進行了長達十幾年的削藩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