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抓周宴抓破美人面(二)

因曉得道癡會奉王寧氏過來,王三郎用罷早飯,就到前院迎客。

他加送了帖子去外九房之事,王青洪與王楊氏早就知曉。兩人雖沒有反對,可是也沒有想過道癡會過來。

在他們夫妻看來,王寧氏上次登門,等十二房的饋贈送還回來,也是因不願與十二房多牽扯的意思。三郎主動過去,王寧氏不會惡語攆人;可想要讓道癡回來,老人家肯定不會點頭。

王青洪面上沒說什麽,心中對王寧氏上次來送歸財物之事卻是惱的,覺得這老人家實在不實時務。明明十二房這邊是好心,她只管老實占下大便宜就是,偏生還鬧這麽一出,倒像是十二房不知禮似的。

王楊氏則是越發敬重王寧氏,財帛動人心,尤其是在外九房窘迫的境況下,老太太能做主將這筆財富送回十二房,不占半絲半毫的便宜,這不是一般人能有的魄力。

盡管夫妻兩個對王寧氏印象各異,可是昨晚聽三郎提及王寧氏次日會登門吃酒時,夫妻兩人都很意外。

王青洪是不耐煩,皺眉訓斥三郎道:“都是你多事,外頭的流言本傳的差不多,該平息下來,他們過來,少不得又有人說嘴。”

三郎心中並不贊同父親的話,可依舊是老實認錯。

王楊氏這邊,王三郎是先說了三房那邊的嫌疑,而後才說的王寧氏明日帶道癡過來之事。

王楊氏聽到三房嫌疑時,臉上淡淡的,不惱也不見歡喜;聽說王寧氏會帶道癡過來吃酒時,她露出笑容,對王三郎道:“老人家是面冷心熱的良善人,能得她老人家教導,是四郎的福氣……”

十二房大門外,王三郎在接了幾撥客人外,終於等來了王琪的馬車。

他一邊吩咐人往二門傳話,一邊命人開了大門,直接引馬車到二門外停下。

等他親自扶了王寧氏下馬車,王楊氏已經得了消息,帶了丫鬟婆子到二門迎侯,入眼的就是這樣的情景:王寧氏滿臉慈愛地站在那裏,左邊站著王琪,右邊站著王三郎,旁邊退後一步站著的是道癡。

從五月中旬道癡離開十二房,王楊氏還是頭一回看到他。她也說不清自己是為什麽,對於這個孩子本應厭惡,可卻是厭惡不起來。想到這個孩子所受不公,她時而覺得快意,時而又覺得羞愧。不管大人誰對誰錯,一個繈褓中就被家人遺棄的孩子,又有什麽罪過?

可是她也不否認,這個孩子回十二房那幾日,她是壓抑的。即便這個孩子本身沒過錯,可是他的存在,無時無刻不在提醒她,自己曾經歷了多少痛苦絕望。

她不由自主地打量起道癡,同一個半個前相比,道癡最大的變化,就是膚色變白了。原本那膚色麥色,少了幾分富貴氣。即便眉眼之間與三郎有相似的地方,可兄弟兩個看上去也不怎麽像。

現下卻是不同。

他膚色白了,少年的身量也像是一下子抽起來,同三郎站在一處,三分相似成了五分,任是誰都能瞧出他們是兄弟兩個。

王楊氏只覺得心裏酸酸澀澀,說不上到底是什麽滋味。

王三郎已經看到她,揚聲道:“太太,叔祖母來了。”

王楊氏長籲了一口氣,臉上已是帶了笑,走了過來,對著王寧氏福了福,道:“給您道福。”

王寧氏虛扶一把,笑眯眯道:“快起來,今兒是你的好日子,你定忙著,咱們也就別站在這裏說話。”

這會兒功夫,王琪與道癡也都作揖道:“見過嬸娘(伯娘)。”

王楊氏對王琪與道癡點點頭,而後對王寧氏道:“族中幾位嬸子、嫂子已經到了,在我們老太太房裏吃茶,我這就扶嬸娘過去。”

王寧氏點點頭,回頭看看道癡,對王三郎道:“三郎,我們二郎就交給你,你與七郎兩個當哥哥的,多帶著他一些。”

王三郎道:“叔祖母就放心吧,我一定照看好二郎。”

王楊氏在旁,聽著這“三郎”、“二郎”的稱呼,覺得十分別扭。她的視線,不小心又落在道癡身上,心裏想著還是“四郎”順耳。這兄弟兩個,哥哥是三郎,弟弟卻成了二郎,這就什麽事兒……

王寧氏隨著王楊氏進了二門,剩下小兄弟三個又回到前院。

不管是王琪、還是道癡,既然過來,還得尋到王青洪跟前見禮。

宗房今日過來是王珍,隨著族長太爺老邁,宗子王青海近幾年多在病養,宗房出面應酬的,多是王珍。

三小找到王青洪時,王青洪正帶著王珍,陪知州大人吃茶。王青洪雖是卸任官,卻依舊原級從三品致仕;知州這個父母官,不過是從五品。因此,不用王青洪去籠絡地方父母,等著地方父母上門拜訪即可。

因王青洪性子低調,不愛張揚的緣故,王氏族人只知他嶽父是京官,並不知道他伯丈人是內閣首輔楊閣老。知州進士出身,正好是楊閣老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