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勝利(第3/9頁)

[4]

“美國之音”在蘇聯共有三位記者——兩位在莫斯科,另一位在維爾紐斯。電台每天播音14個小時,從蘇聯西部的波羅的海國家,到遠東的堪察加半島,電台覆蓋了蘇聯全境。蘇聯的廣播電台宣布政權接管20分鐘後,“美國之音”就報道了政變的消息。8月19日早晨,“美國之音”的蘇聯聽眾就能夠聽到葉利欽對政變的譴責了。

還能做些什麽來加強“美國之音”對蘇聯局勢的影響呢?8月20日下午5點剛過,管理“美國之音”的美國新聞署就向白宮發送了一份傳真,報告在政變發生的兩天時間內“美國之音”廣播節目表的調整情況。“為了增強頻率,提升‘美國之音’在蘇聯境內的信號強度,今天電台發射機新增15個小時的工時,每天的廣播時間仍然是14個小時,但是信號更易捕獲,聲音更響亮。”“美國之音”做到了信息全覆蓋,並且每小時都有莫斯科記者的實況報道。

第二天,“美國之音”來自莫斯科街頭的報道被剛剛安裝在首都莫斯科的芬蘭移動通訊網轉播出去了。在發給美國白宮的另一份報告中詳細寫道:“記者通過電話發布的報道經歷了不同尋常的傳播路徑——從莫斯科街頭傳到‘美國之音’辦公室,再到倫敦、華盛頓、格林威爾電台,再通過英國轉播,最後發送給莫斯科聽眾。所有信號皆以毫秒為單位。”“美國之音”和包括英國廣播公司在內的其他西方媒體的報道成了蘇聯民眾了解葉利欽和反對派行動的主要渠道。在首都,人們還能收聽到莫斯科回聲電台,知道一些情況,可是在別的省份,這些外國電台是蘇聯人獲知政變抵抗情況的唯一渠道。美國新聞署在蘇聯政變期間發給白宮的一份報道中寫道:“據說只有九份報紙能在蘇聯出版發行,共和國和其他獨立的電台、電視台實際上已經預先被蘇聯官方禁播了,美國和其他西方媒體在向蘇聯民眾傳遞消息的過程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主播丹拉瑟采訪一位研究蘇聯政治的教授時提問:“在蘇聯,人們是怎麽知道葉利欽號召舉行大罷工的?”答案是:“‘美國之音’可以做到。”事實也確實如此。[5]

8月20日下午5點35分,美國國務卿貝克得到消息:自動化武器架在俄羅斯白宮周圍,離美國駐莫斯科大使館也近在咫尺。面對莫斯科局勢的一日三變,美國國務卿也難有作為。貝克後來回憶說:“我很少感到如此無能為力。”貝克當晚乘飛機跨越大西洋,參加次日上午在布魯塞爾召開的北約會議。他說道:“我一直在等另一只靴子落地,等著行動中心或戰情室打電話告訴我,克格勃和內務部隊已經襲擊了白宮,碾碎了路障,在行動中殺害了葉利欽。”[6]

就在貝克獲悉莫斯科發生槍戰的同時,亞佐夫剛剛結束了在克裏姆林宮開至深夜的緊急委員會會議,他帶著最沮喪的心情回到了位於國防部的辦公室。此時是莫斯科時間8月21日清晨。昨夜會議從晚上8點鐘開始,會上委員之間表現出了深刻分歧。剛一開會,亞納耶夫就發表了一份令人震驚的聲明,否認了將向白宮發動攻擊的謠言。他希望廣播和電視能播出這一聲明。與會人員中,其中包括許多贊成政變的官員和政客,陷入沉默,這份聲明讓亞佐夫、克留奇科夫和其他委員會委員大吃一驚。

但是,亞佐夫和克留奇科夫早在8月20日早上就已經下達了攻占白宮的命令。到8月20日中午時,他們已經擬定了詳細的作戰計劃。傘兵和防暴警察部隊將於午夜時分包圍白宮,驅散人群,為克格勃的阿爾法突擊隊和B部隊掃清道路。突擊隊將突襲白宮,用榴彈發射器清場開道,蕩平白宮,逮捕葉利欽。此次行動的代號是“雷霆”,將於8月21日淩晨3點開始行動。參與行動的部隊將在午夜時分集結於白宮。亞佐夫承諾將派兵增援。密謀者現在要做的就是靜等天黑。這將是葉利欽最後一個自由的夜晚。葉利欽一旦被捕,將被送往紮維多沃的國家狩獵場,勃列日涅夫和許多外國政要,包括尼克松的國家安全顧問,也就是日後的國務卿亨利·基辛格等,都曾在那裏打過野豬。突擊隊中的有些人曾在1979年12月攻占了喀布爾的總統宮殿,整個行動對他們而言似乎是小菜一碟。[7]

可是現在,政變最高領導層的內部出現了分歧。蘇聯代總統和政變正式領導人亞納耶夫要打退堂鼓,不願對即將到來的突襲負責。整個行動稍有不慎,就會滿盤皆輸,到時,亞納耶夫作為一位不願對人民施加暴力的負責任的領導人,將會免於受責,安然無恙。

可是,當參加緊急委員會會議的二級軍官離開後,房間裏只剩下了主要領導人,亞納耶夫的態度突然發生了轉變。他一改剛才的寬宏大度,轉而支持逮捕葉利欽。攻占白宮的行動將按原計劃進行。但是這次會議讓亞佐夫的心中產生深深的疑慮。這些人是不是利用軍隊去幹肮臟的事,然後讓他去當替罪羊?如果事情確實如此,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政客作出決定,然後軍隊受到利用,被人指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