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勝利(第4/9頁)

[8]

1991年1月在維爾紐斯,這種情況已經發生過一次了。政府派軍隊驅散抗議者,無數的蘇聯民眾看到電視後,譴責軍隊的暴力行為,戈爾巴喬夫隨即命令停止軍事行動。戈爾巴喬夫還對他的助手說,克留奇科夫和亞佐夫真是一無是處。軍隊高層被激怒了。像亞佐夫的副國防部長、空軍元帥葉夫根尼·沙波什尼科夫這樣的自由派人士,對於用軍隊來對付平民的做法震驚不已。若幹年後,他寫道:“在維爾紐斯事件中,當大家從電視上看到我們的士兵用機關槍托毆打平民時,我明白我們要做出最後決斷了。”許多軍官同情自由派,比如空降兵司令格拉喬夫中將,就對政治領袖的口是心非驚訝不已。格拉喬夫在8月20日夜向沙波什尼科夫談到了攻占白宮的計劃:“讓他們向我暗示,由我做那個下達進攻命令的人吧,我會把他們都打發走。”[9]

軍隊的指揮官感到在對付平民這件事上,他們被利用了。1989年4月在第比利斯以及1991年1月在維爾紐斯,政府都要求軍隊鎮壓獨立示威活動,但是,當情況變得糟糕、出現傷亡時,政府卻拒絕承擔任何責任。這兩次政府都責備了軍方。現在,同樣的事情可能將在莫斯科上演。此外,莫斯科的情況對於軍方來說是一個新的挑戰。在波羅的海和高加索地區,大批俄羅斯和斯拉夫精銳部隊被征調,用於鎮壓非俄羅斯族的抗議者。在莫斯科,這些部隊面對的是俄羅斯人。在這種情況下,軍隊還會遵守命令嗎?葉利欽的支持者不僅和軍隊往來密切,還一味地向他們灌輸民主和愛國主義。他們對年輕的士兵說,不要向自己的同胞開槍。

蘇聯和俄羅斯的對抗已經擺上了桌面。空降兵接到亞歷山大·列別德的命令,於8月19日第一個到達了白宮,他們以蘇聯人自居。一位白宮守衛者反擊說:“到底什麽是蘇聯?”由美國出資成立的自由歐洲電台的記者伊恩·艾略特後來講述了他在莫斯科街頭看到的一幕場景。一位醉漢“解開襯衣,把袒露的胸脯對準卡拉什尼柯夫步槍的槍口,一位緊張的少年正緊握著這把槍……醉漢喊道:‘你不會向我們開槍的,不是嗎?畢竟,我們是俄羅斯人,而你們也是。’"8月20日夜,查非待在白宮周圍的封鎖線內,她後來回憶說,那些說自己“支持俄羅斯”的人都會被視為“自己人”,而被允許通過。就在當天夜裏,仍然猶豫不決、難以取舍的亞佐夫讓葉利欽的信使把他的話捎給俄羅斯總統:“我是俄羅斯人,我絕不會讓我的軍隊沾滿自己人民的鮮血。”[10]

可是,很快就將血濺莫斯科。午夜時分第一槍打響了。在莫斯科發行、專為外國社區和移民出版的周報《衛報》編輯邁克爾·赫特澤站在白宮前的廣場上,他注意到了當時的時間:8月21日淩晨12點整。消息立刻在白宮守衛者之間傳開——坦克從莫斯科河岸登陸,正要包圍議會大樓,發動進攻。赫特澤幾天後在報紙上寫道:“淩晨12點10分,附近的山坡外的環城公路上傳來越來越密的槍炮聲。這次槍聲急促而有規律,絕對不會搞錯,這是自動化武器的聲音。一位婦女叫喊道:‘他們來了。’‘這幫混蛋來了。’隨後,又是一聲槍炮聲和幾聲恐怖的爆炸聲。”[11]

8月18日夜,在福羅斯別墅會見戈爾巴喬夫的瓦連尼科夫將軍先在烏克蘭做了短暫停留後,現已返回莫斯科,他準備對付葉利欽。他派運兵車開往白宮,同時忙於指揮突擊隊隊員降落在俄羅斯議會大樓的屋頂上。最先開火的是塔曼近衛師的士兵,他們接到瓦連尼科夫將軍的命令,越過白宮,占領蘇聯外交部附近的地點,以備發動攻擊。當裝甲運兵車穿過加裏寧大街下的地下通道時,忽然遭到了白宮守衛者的伏擊,因為他們以為進攻已經開始了。地下通道的出口被無軌電車封堵了。雖然領頭的運兵車強行通過了路障,但是其他車輛被擋在了狹窄的通道內。

白宮的守衛者中,有部分人是阿富汗戰場回來的老兵,他們清楚怎樣做才能使裝甲車無法開動。他們把布條塞向狹小的觀察口,這樣就擋住了裝甲車駕駛員的視線。年輕的新兵覺得動彈不得,就轉動炮塔,驅散襲擊者。很快莫洛托夫的雞尾酒砸向了士兵,車輛燃燒了。士兵們從已經著火的運兵車上跳下來,對天鳴槍。子彈打到了裝甲板和通道的墻上,還有些子彈飛到了人群裏。有位士兵企圖用手撲滅被燒著的軍服,結果弄傷了雙手,其他人則僥幸逃脫,安然無恙。三具屍體被擺放在人行道上:一個是阿富汗老兵,他的頭被運兵車碾壓了,另兩位白宮守衛者是被子彈擊斃的。受傷的人更是不計其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