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方舟(第4/8頁)

戈爾巴喬夫堅持認為:“如果我們縮手縮腳,將會失去一切。他們會讓整個國家毀於一旦。”沙赫納紮羅夫指出,這些共和國希望從中央得到更多好處。戈爾巴喬夫說:“是的,但我們應該告訴他們沒有聯盟,他們都將不復存在,俄羅斯也一樣。這對大家都不好。”[13]

9月10日,貝克也在莫斯科,戈爾巴喬夫再次說服葉利欽加入談判。葉利欽同意了,但條件是新的聯盟條約要建立一種邦聯制,一種中央主要處理防務和對外關系的分權制度。這也是烏克蘭領導人克拉夫丘克早先堅持的立場,哈薩克斯坦的納紮爾巴耶夫在政變之後也持同樣的立場。盡管戈爾巴喬夫想要建立聯邦制而不是邦聯制,但他除了接受葉利欽的提議外別無選擇。9月下旬,葉利欽不在莫斯科的時候,沙赫納紮羅夫找到了布爾布利斯和葉利欽的法律顧問謝爾蓋·沙赫賴,討論了新條約的細節。布爾布利斯給戈爾巴喬夫的顧問詳細介紹了新政策的優先權:那個“犧牲自我,甘願替別人堵槍眼,充當蘇聯‘捐贈者’和救世主的俄羅斯”已經結束了。俄羅斯需要時間“自己照顧自己並積蓄力量”。

布爾布利斯和他身邊的人都不相信戈爾巴喬夫企圖振興蘇聯市場的方式,能夠解決蘇聯面臨的經濟問題,並且符合俄羅斯的經濟利益。共和國借助金融手段用本國無價值的貨幣榨取俄羅斯的自然資源。“這就是我們為何要拯救俄羅斯並加強自身獨立,將我們和其他國家分開來的原因。”布爾布利斯和沙赫賴說。“之後,當邦聯制步入正軌,所有人都會支持它,蘇聯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他們向中央的代表保證。現在俄羅斯想要建立一個邦聯政府,而不是一個混亂的聯邦。他們還想讓俄羅斯成為蘇聯的法定繼承國家,這樣俄羅斯在邦聯中就會有主導權。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他們準備與蘇聯中央走到一起,因為他們把中央視為俄羅斯與其他共和國的調解者。這麽做,即使不能保證戈爾巴喬夫掌權,至少也能讓他留在政治舞台上。布爾布利斯說:“我們理解,戈爾巴喬夫仍然和以前一樣,是一位傑出的改革者,也一直在國際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如果談判進程能按照俄羅斯的計劃進行,我們將需要一個協調組織來制定防務戰略,發展外交事務。戈爾巴喬夫是這項工作的不二人選,沒有人能比他做得更好。”[14]

簡單來說,布爾布利斯的提議內容如下:政變後,用俄羅斯體系完全接管中央的努力失敗了。由於共和國領導人和布什采取的立場,葉利欽必須和中央政府合作。他的顧問準備把中央變為一個同盟。如果戈爾巴喬夫配合的話,葉利欽將實現並維持俄羅斯在聯盟中的霸主地位。在形式方面,俄羅斯的提議是建立在邦聯制基礎之上的,從這個意義上說,與葉利欽和戈爾巴喬夫幾周前達成的非正式協定內容是一致的。但那卻不是戈爾巴喬夫從即將到來的談判中想要得到的。他的終極目標是建立一個有著強大中央的聯邦國家,而且他準備不惜一切代價來實現它。

當葉利欽在索契休假時,正在奮力一搏的蘇聯總統出乎意料地得到了兩位最忠誠的同盟者的支持:莫斯科市長波波夫和聖彼得堡市長索布恰克。他們數百萬的市民只有指望共和國的食物補給才能度過漫長的冬天,因此他們迫切地希望重建聯盟。戈爾巴喬夫是他們實現目標的唯一希望。“蘇聯和共和國對列寧格勒的供給已經停止了,我們已經接受不到來自烏克蘭和哈薩克斯坦的供應了。”10月2日索布恰克在戈爾巴喬夫召開的政治委員會上作報告。“以現在的供給來看,我只能供養10位列寧格勒市民。如果情況沒有改變的話,我會禁止向烏克蘭供應拖拉機,切斷那些不能履行義務的共和國的生產線。”普京當時是索布恰克手下掌管對外事務的副官,他後來回憶起索布恰克對莫斯科局勢的憤怒。“他們在做什麽?他們為什麽要摧毀國家?”索布恰克這樣對普京說。[15]

盡管俄羅斯、烏克蘭和哈薩克斯坦共和國的領導人,對建立一個新聯盟的計劃持保留意見,但他們卻都需要達成重建共同市場的經濟協議。戈爾巴喬夫曾說要在簽署政治條約之前,先簽署一份經濟條約。但就在10月1日討論經濟條約的共和國首腦會議即將召開的前幾天,他突然改變了計劃,堅持政治條約要在經濟條約之前簽訂。他認為經濟上的需求會迫使共和國領導人簽署他的聯盟條約草案。

這突然改變的立場不僅使共和國領導們驚訝不已,連戈爾巴喬夫自己陣營裏的人也感到恐慌。格裏戈裏·亞夫林斯基,經濟協議的主要草擬者,打算辭職了。當他告訴切爾尼亞耶夫那裏發生的事情時,這位戈爾巴喬夫忠誠的副官勃然大怒。切爾尼亞耶夫在他的日記中寫道:“戈爾巴喬夫在做什麽?他是想自我毀滅嗎?這樣的話就不會有聯盟協議!他是瘋了麽:難道他沒有看見俄羅斯正在激怒大家,而且其他共和國也會分道揚鑣,到那時候被‘完美孤立’的俄羅斯將會繼續向其他國家發號施令,並且繞過戈爾巴喬夫去‘拯救’眾人,而他將徹底成為多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