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存者(第4/9頁)

[12]

即使布什釋放了一些信號,潘金也聽不到。在馬德裏期間,他心情苦悶。他將成為一個空殼部長。潘金在馬德裏已經得到消息:葉利欽在其有關經濟改革的講話中表示,潘金掌管的部門將成為刀俎上的魚肉,葉利欽要求部門的規模削減至原來的十分之一,甚至威脅要砍掉全部預算。

馬德裏會議前夜,俄羅斯外交部長科濟列夫所做的關於削減開支的聲明引起了華盛頓的一片騷動。布什和貝克命令美國駐俄羅斯大使施特勞斯盡快會見科濟科夫,商討這一問題。在馬德裏會議即將召開的前幾天,葉利欽對蘇聯的中央部門,包括國際武裝力量等組織,開展了大規模的削減行為,他的做法對美國和平解決巴以問題構成了重要威脅。科濟列夫向施特勞斯表示,他之前所說的話僅僅是一種抗議,因為蘇聯外交政策忽視了俄羅斯。所以看起來這個問題已經被解決了。但是現在,身在馬德裏的潘金明白了,即使科濟列夫做出了保證,葉利欽已經動手去做,並且宣布了他的財政削減計劃。[13]

潘金試圖保持勇敢的姿態,他告訴全球媒體“鮑裏斯·尼古拉耶維奇的說法只是一個比喻”,但是局勢仍然面臨失控。他在蘇聯外交部的部下開始了暴動,由部門重要人員聯合簽名的請願信已經送到了仍在馬德裏的潘金手上,信中要求潘金回到莫斯科。潘金說,這份請願信“急切申明,與維持中東和平相比,我更應該趕回國內挽救外交部”。但他拒絕立刻趕回去。直到他確信自己的國際使命已完成,才會回國。[14]

外交部的請願信顯示出在強調了蘇聯外交的光鮮表象背後是政府每天的悲慘處境。在莫斯科,蘇聯體制的崩潰正在一步步加快,這不僅對蘇聯代表團的人,對許多身處馬德裏的人來說,都是一個想要忘記的噩夢。畢竟,它擾亂了實現西方幾代領導人長久以來的夢想——使中東地區保持持久和平。現在,當這個夢想就要實現的時候,他們能夠依靠的、可以推動該進程的夥伴卻要消失了。

美國通過各種方式延續該夢想,他們幫蘇聯中央派送代表到國外,讓蘇聯在宏大的中東盛會中發揮作用。蘇聯人抓住了機遇。像那些古老的貴族,雖然已經把所有的財富都輸給了暴發戶,但依然不願放棄他們奢侈的生活方式,蘇維埃的領導人來到馬德裏參加他們最後的舞會。雖然每個人都對蘇聯人的出席表示感謝,但會議本身只會被視為美國的極大成功。會議的主要組織方和贊助方貝克在會後收到了數十封祝賀信,根本沒有提蘇聯一個字。[15]

戈爾巴喬夫的馬德裏之行的真正亮點是他與布什、岡薩雷斯一起出席西班牙國王胡安·卡洛斯一世的邀請晚宴。在那兒,這位蘇聯領導人得到了他一直以來所渴求的全部精神支持。在回憶錄中,戈爾巴喬夫稱這次晚餐和四小時的會話是“真正獨一無二”和“驚人的坦率”。戈爾巴喬夫和他的夫人回憶起了他們在克裏米亞半島所經受的考驗,稍後賴莎和皇後一起先行離開,只剩下了4位男士。胡安·卡洛斯國王本人也是軍事政變的幸存者,他所領導的國家也有自己的民族主義問題,最具代表性的是巴斯克分裂主義,他對戈爾巴喬夫非常支持。岡薩雷斯也是如此。來自西班牙國王的宴請使得戈爾巴喬夫的整個旅行變得很有意義。盡管他面對各種問題,承受種種羞辱,可是馬德裏會議最終為他之前進行的所有外交訪問畫下了圓滿的句點,此刻他鼓足鬥志,充滿能量,準備回國繼續戰鬥。[16]

另一個給予戈爾巴喬夫精神鼓舞的是一個意想不到的角色:密特朗總統。他在戈爾巴喬夫等人返回莫斯科的路上,邀請他們夫婦二人到他位於法國南部的宅邸看一看。戈爾巴喬夫夫婦欣然接受了邀請。與岡薩雷斯不同,在政變最初的、最艱難的時刻,岡薩雷斯已經站到了戈爾巴喬夫這邊,密特朗總統的第一份聲明被許多人解讀成接受既成事實。但他在政變最後一天改變了立場,戈爾巴喬夫身邊的人譴責蘇聯駐巴黎的大使有失禮的表現。現在密特朗堅持看好戈爾巴喬夫。他想支持戈爾巴喬夫維持蘇聯的鬥爭,並且當這位蘇聯領導人造訪其宅第時,密特朗不止一次地表達這種支持。

切爾尼亞耶夫在日記中寫道,密特朗告訴戈爾巴喬夫,“幾個世紀的歷史告訴我們,法國需要一個同盟來維持歐洲的平衡關系。今天我們是德國人的好朋友。但如果德國的東部和北部力量薄弱的話,就是非常危險的。因為德國人一直在試圖朝這個方向滲透”。戈爾巴喬夫對他的說法再同意不過了。的確,兩個領導人幾乎同意所有的事情,包括德國的經濟擴張威脅、美國和以色列之間過度親密的關系以及維持南斯拉夫的必要。他們討論了歐洲的新格局,看法總是不謀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