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公投(第3/8頁)

[8]

10月23日,克拉夫丘克飛往烏克蘭最不願獨立的地區——克裏米亞自治共和國,說服當地議會支持烏克蘭獨立。克裏米亞是一個半島,通過一條寬7千米的狹長地帶與烏克蘭本土相連,一條寬4.5千米的刻赤海峽將它與俄羅斯分開。克裏米亞在1954年前屬於俄羅斯聯邦,在赫魯曉夫執政時期,因為經濟原因被轉交給烏克蘭,在1991年2月之前都屬烏克蘭25個州之一。這一切在1991年1月克裏米亞公投之後改變了,克裏米亞從此不僅獲得了自治,還獲得了成為新聯盟協議簽署方的權力。1991年初,戈爾巴喬夫和中央忙於提升自治區的地位,以此制約聯盟各共和國具有主權意識的領導人。這一策略的實際效果不大。1991年8月,戈爾巴喬夫邀請克裏米亞議會議長尼古拉·巴格羅夫前往莫斯科簽署聯盟協議,巴格羅夫委婉地拒絕了。大家已經很清楚烏克蘭不會參與這一協議。

但是,1991年秋天烏克蘭領導人在克裏米亞遇到的問題並非全是戈爾巴喬夫的錯。1991年2月,基輔當局同意授予克裏米亞自治地位,一部分原因在於它是該國唯一一個烏克蘭族是少數民族的地區(烏族人口僅占四分之一)。超過67%的人口由俄羅斯族組成,俄羅斯族主導了克裏米亞的政治和文化。克裏米亞沒有烏克蘭語學校,烏克蘭族人在日常生活中很少使用烏克蘭語,只有一半的烏克蘭族人把烏克蘭語視作母語——這一切都表明他們的烏克蘭身份感並不強。基輔政府還有一個擔心就是,克裏米亞駐紮著蘇聯黑海艦隊的將士,還有反對烏克蘭獨立的退伍軍人。1944年被指控在德國人占領期間通敵而被斯大林驅逐出半島的克裏米亞韃靼人開始返回他們的故土,這使得民族之間的平衡變得更為復雜。[9]

在克裏米亞議會計劃為地方公投法投票的當天,克拉夫丘克來到克裏米亞,這一法律將把克裏米亞脫離烏克蘭的問題正式擺上桌面,並由民眾投票來決定。他成功說服了克裏米亞議會推遲啟用這一法律,並取消公投。他的論點很簡單:如果克裏米亞是烏克蘭的自治區,其議會將有足夠的權力解決地區內部問題,而不受基輔的幹涉。1954年以來與基輔共事的前共產黨精英人士同意推遲對該法律的投票。他們在議會中的對手,即以克裏米亞共和運動為代表的支持公投的反對派,在政治較量中敗下陣來。

尤裏·梅什科夫,共和國運動的領袖,是為數不多反對8月政變的克裏米亞代表之一,他宣布絕食以示抗議。他將議會的沖突定義為一次民主對抗共產主義的鬥爭。然而,在克裏米亞政治裏,沒有什麽是明確定義的。不久,四名女記者——一名烏克蘭人,一名韃靼人,兩名俄羅斯人——宣布絕食抗議由梅什科夫的支持者們挑起的克裏米亞民族仇恨的升級。克拉夫丘克一方最終占了上風:沒有單獨針對克裏米亞獨立的公投。克裏米亞的選民來到投票站只需回答一個問題:是否支持烏克蘭獨立?與葉利欽對待車臣問題的方式不同,克拉夫丘克試圖通過政治手段使克裏米亞在烏克蘭共和國內實行自治。[10]

克裏米亞已經在1991年初獲得自治,現在基輔又對其另眼相看,烏克蘭外喀爾巴阡地區的精英對此非常羨慕,該州在二戰前隸屬於捷克斯洛伐克。他們也想要自治。南部的敖德薩和東部的頓巴斯煤炭區最可能得到同樣的地位。隨著聯邦主義在烏克蘭總統競選中變成了一個肮臟的字眼,車諾維爾向敖德薩精英承諾,會給他們一個自由經濟區。克拉夫丘克則帶著另一種訊息周遊全國,他願意讓烏克蘭有歷史爭議的地區實現廣泛的經濟自治,他數了一下總共有12個地區。地方精英基本滿足於克拉夫丘克提供的條件,因為他們大多數人都不會投給車諾維爾。有傳言稱如果克拉夫丘克失敗,東部和南部地區的精英就會宣布脫離基輔而獨立。

對基輔方面來說,在12月份的公投即將到來之際,該地區的離心傾向是一個挑戰。對烏克蘭鄰居的影響則是另一方面,不管這些鄰居是屬於蘇聯還是不屬於蘇聯。8月末,葉利欽的發言人帕維爾·沃夏諾夫發表聲明後,形勢變得明朗,根據公投的結果,俄羅斯將對克裏米亞及東部某些地區宣誓主權。外喀爾巴阡地區的匈牙利人將目擊他們的同胞穿越邊境,而北部布科維納,一個在兩次大戰期間屬於羅馬尼亞,如今住滿了烏克蘭移民的廣闊地區,羅馬尼亞民族運動不斷加強。如果說捷克斯洛伐克人和匈牙利人在爭取烏克蘭領土的問題上毫無作為的話,羅馬尼亞人就沒那麽好說話了。

在烏克蘭公投的前夕,羅馬尼亞議會通過了一項決議,呼籲不承認北部布科維納的公投結果,因為羅馬尼亞把該地區稱為“古羅馬尼亞的土地”。烏克蘭外交部長阿納托利·茲連科在首次正式訪問布加勒斯特的路上得知羅馬尼亞的這一決議。他決定終止訪問,當夜在火車過境前下了車。第二天早上,羅馬尼亞外交部長因為不知道他的烏克蘭客人忽然改變了計劃,還在布加勒斯特火車站白白地等他。烏克蘭人非常嚴肅地對待他們的領土完整問題。實際上,他們別無他選:戰後烏克蘭的領土包括那些在1939年之前屬於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和俄羅斯的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