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拉夫三國一體(第3/9頁)

[8]

白俄羅斯是為蘇聯軍工體系提供主要電子產品的生產國,它也因此聞名全國。它被視為小康之國,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其乳業的成功,當蘇聯其他地區乳制品短缺的時候,白俄羅斯人民卻能夠得到牛奶、黃油和奶酪。1986年4月26日,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反應堆爆炸,這所核電站就位於與白俄羅斯交界烏克蘭南部,這給白俄羅斯的田園農場帶來了滅頂之災。災難發生的頭幾天裏,風將核電站近70%的放射性微粒吹到白俄羅斯,毒害了該國五分之一的可耕地。雖然如今白俄羅斯在農業生產方面依然可以自給自足,但是在能源方面非常依賴俄羅斯和其他共和國。1991年12月葉利欽訪問明斯克時,確保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的供應成為白俄羅斯領導人的首要任務。[9]

當12月7日下午烏克蘭飛機降落在明斯克時,舒什克維奇告訴克拉夫丘克,對於即將到來的會議,白俄羅斯在政治議程方面有如下安排:發布一份聲明,宣告戈爾巴喬夫失去統治能力、新聯盟協議談判陷入僵局、經濟政治局勢變得更加嚴峻。當天早些時候,舒什克維奇在葉利欽抵達明斯克時,與俄羅斯總統交換了這個想法。但是克拉夫丘克似乎無動於衷,告訴舒什克維奇他到白俄羅斯不是為了這個宣言。舒什克維奇不知道該說些什麽,他沒有安排其他議程。他告訴克拉夫丘克,當天晚些時候在域斯格裏的獵場別墅舉行會議,葉利欽也會參加。[10]

“為什麽在域斯格裏?”克拉夫丘克吃驚地問道。舒什克維奇回答說那裏可以逃離日常政府事務的壓力和記者的注意,這是好事。域斯格裏是赫魯曉夫時期為蘇聯高級領導人修建的一座國有獵場別墅,距離波蘭邊境只有8千米,位於白俄羅斯境內的比亞沃維耶紮(也譯作別洛韋日)森林裏。第一次世界大戰前,該地區屬於俄羅斯帝國,一戰和二戰之間屬於波蘭。1939年《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又使這片森林成為了蘇聯領土。二戰期間,比亞沃維耶紮森林淪為遊擊戰場,並成為當地猶太人逃離大屠殺的避難所。[11]

1957年,赫魯曉夫統治時期,比亞沃維耶紮森林被宣布為國家保護區。同年,赫魯曉夫第一次去這裏狩獵度假。當地人後來回憶說赫魯曉夫是一位神槍手,僅次於他的匈牙利同行卡達爾·亞諾什。另一位喜歡造訪域斯格裏的政治家是赫魯曉夫的繼任者勃列日涅夫。最受比亞沃維耶紮的獵手們追捧的獵物是一種珍稀的歐洲野牛,波蘭人和白俄羅斯人稱之為zubr(歐洲野牛)。很少有獵手能殺死一只野牛,大多數人對野豬就很滿意了,但是他們都喝過各種名為朱波羅夫卡的野牛草伏特加。1991年6月,有人建議戈爾巴喬夫將域斯格裏作為他與德國總理科爾會面的場所,但是後來他們在基輔會面了。12月,白俄羅斯主辦方為即將在域斯格裏舉行的斯拉夫峰會準備了無限量供應的朱波羅夫卡。[12]

烏克蘭代表團抵達域斯格裏後,沒有等葉利欽來就去打獵了——以此顯示對俄羅斯“不順從”。葉利欽的警衛長科爾紮科夫當時就注意到了,他後來這麽描述這位烏克蘭總統:“他總是想顯示出‘獨立’的行為,以此強調自己的獨立性。與此相反,舒什克維奇作為東道主,很友好地接待客人。”舒什克維奇盡力緩和葉利欽當天早些時候向白俄羅斯議會贈送“友好禮物”時帶來的不利影響。禮物是17世紀沙俄對白俄羅斯奧爾沙市的憲章,憲章將其歸於沙俄保護之下。葉利欽及其顧問把它看作是俄白友誼的象征,應該在未來加以仿效,而白俄羅斯議會民主派反對黨卻視其為俄羅斯帝國主義的標志。葉利欽的禮物換來了“恥辱!”的抗議聲。俄羅斯總統不知所措,後來將此事怪罪於他的顧問。[13]

葉利欽在白俄羅斯總理維亞切斯拉夫·克比奇的陪同下來到域斯格裏。在由議長和總理組成的白俄羅斯權力集團中,總理是更具權勢的人物。同克拉夫丘克一樣,55歲的克比奇出生於兩戰期間被波蘭占領的領土,但是他的職業生涯更多是與工業而非意識形態聯系在一起,相較於克拉夫丘克,這一點與葉利欽更相似。克比奇的職業生涯起步於蘇聯工業界,後晉升至明斯克高科技企業的首位董事長,後來成為明斯克共產黨城市委員會秘書。在戈爾巴喬夫改革之初,他成為白俄羅斯政府的代理首腦,1990年他被任命為總理。1991年9月,克比奇成為白俄羅斯議會議長選舉的體制內候選人,但是在政變後的氛圍裏,他沒能獲得突然激進化的代表們的支持。作為臨時的妥協,他接受了舒什克維奇的當選。舒什克維奇作為形式上的最高首腦,克比奇仍然掌控著白俄羅斯政府,該政府由前工業企業管理層和共產黨官員組成。如果白俄羅斯像俄羅斯和烏克蘭那樣設立總統一職的話,他希望自己成為白俄羅斯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