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神秘的古良渚國

上世紀80年代以後,隨著反山、瑤山等高等級貴族墓葬的發掘,以及對玉器認識的增加,一個等級分明、有著統一信仰的文明古國呈現在世人面前。然而,在考古學家眼中,藏在這些精美器物背後的,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農業經濟社會。進一步的發掘也證明,浙江省余杭縣的長命鄉,應該就是四千年前良渚古國的中心城址所在地。現在,這裏建起了一個面積為42平方公裏的保護區,在這個區域內,任何需要動土的工程都要經過文物部門和考古部門的審批。

王魯湘:劉斌,現在的良渚文化保護區是指哪一片區域?

劉斌:我們的良渚保護區從北面天目山的支脈一直轉過去,轉到西頭,那兒有幾座隱隱約約的山,然後是南面到大雄山,東面到良渚鎮的東邊。

王魯湘:就是一個群山環抱的中間地帶。

劉斌:一個小的河谷地帶吧,東苕溪就是一直沿著北面的山流過去的。在這五十多平方公裏的範圍內,到目前為止,已經發現了130多處遺址,它的密集程度跟現在的村莊差不多。從更大的環境來講,從杭州到我們良渚文化保護區的整個地區是一個簸箕形的盆地。

王魯湘:也就是說,這樣一個地理環境,在三四千年以前,無論是從它的山水、氣候環境,還是盆地的大小來說,都是最適合人居住的地方。

劉斌:對。早期的國家一般都比較小,比如史書上說夏代有萬國,一個國的範圍大概也就這麽大。西周在岐山的時候方圓七十裏,差不多也就這麽大。

在良渚文化保護區的中心,一條涓涓流淌的溪流橫穿其中,它就是幾千年來這裏的人們日常飲用、灌溉水田的母親河——笤溪。

王魯湘:學文學的人都知道《苕溪漁隱叢話》19,沒想到苕溪還真的就在這個地方。對良渚人來說,當時這條溪水就存在嗎?

牟永抗:良渚文化時期這條河就是主河。

王魯湘:也就是說,苕溪兩岸是良渚文化聚落的中心,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當時苕溪是良渚人的母親河。

牟永抗:應該可以這樣講。苕溪在漲水時期是條溪水,枯水時期可能是一片湖沼,這片湖沼裏面非常適合種植水稻。

劉斌:當年的河網應該更密集,每一個山谷裏面都有溪水流出來的,大壩修建以後就把河網約束了。

牟永抗:苕溪上的這條大堤叫做西險大塘,因為一旦這個堤決口,整個杭州市就會被淹沒,所以這條溪和良渚關系甚大。

在良渚文化保護區北側的大遮山腳下,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條高出地面、呈現“L”形的土垣,當地世居的居民稱之為“塘山”。《說文解字》中稱:“塘,堤也。”這個不知何時叫起的名字也許說明了它的功用。1995年,附近修路時,在土垣斷面上發現了良渚文化時期的碎陶片,引起了專家的注意。經過多次調查和發掘,證實塘山遺址是在良渚文化時期由人工堆築而成的一項巨大的防護工程。

王魯湘:這麽一道高高的、長長的土垣,應該是人工堆積物吧。

劉斌:對。我們經過調查、試掘證明,它整個都是人工堆積的。它的長度現在有6公裏左右,包圍著良渚遺址。在它以北,我們現在還沒有找到良渚遺址。

王魯湘:這道土垣可以說是一個分界線。

劉斌:對。現在它外面的有些地方還保留著有水的部分,我們由此推測,它當初可能是用來防洪的。再者,在古代,這個山脈還是比較大的,裏邊可能有很多野獸出沒,所以它也要防野獸。

王魯湘:或者還有一些山裏的部落也要提防。這就是最早的護城河、最早的城墻。

劉斌:對,不管它防什麽,總之它是個防護設施。

王魯湘:從世界考古學的範圍來看,四千多年前的這個時期,地球上其他的文明地區有沒有這麽大的人造工程?

劉斌:沒有。當時全世界範圍內的城址還都沒有這麽大範圍。

如果說,長達5公裏的塘山是良渚古國的一面城墻,那麽,如此巨大的防護設施所保護的,會是怎樣一座城池呢?就在塘山土垣的正南方向,一座長方形的巨型土台揭示了它的中心。經過考古鑒定,這座東西長670米,南北寬450米,高10米的土台,竟然也完全是由人工堆築而成的。在它的周邊,則是包括了反山墓葬在內的良渚遺址分布最為密集的區域。種種跡象都表明,這裏就是當年良渚古國的中心。

王魯湘:這個莫角山就是目前在良渚文化中心區裏發現的最大的一個高台吧?

牟永抗:我們把它表述為超大型的人類營建工程。它的平面呈長方形,而且是正方向。在這個長方形的平台上,又有三個小高台,分別叫大莫角山、叫小莫角山、烏龜山。這三個也是在大高台的基礎上再營建的一個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