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胥建都

伍子胥畫像

伍子胥本是楚國人,在一場政變中他的父親和哥哥被楚平王所殺。伍子胥身負血海深仇,投奔到吳國公子光門下。公子光弑兄奪位,成了吳王闔閭,伍子胥因策劃政變有功被封為行人。一日伍子胥對闔閭說:“凡欲安君治民、興霸成王、從近制遠者,必先立城郭,設守備,實倉廩,治兵庫”。於是,伍子胥上台之後的第一個任務就是為闔閭建造一座都城。

王衛平:吳王闔閭委托伍子胥建造闔閭大城,也就是吳國的都城。據說,伍子胥在建立闔閭大城以前進行了一系列的調研,所謂“相土嘗水,象天法地”。什麽意思呢?就是說,你要在這個地方建立城郭,必須對這個地方的土質、水質詳加考察,土質要細膩,水質要清甜,對所處的地理環境、城市生態都有一定的要求。條件完備後,才能建立闔閭大城。調研以後,他就建築了一個周圍四十七裏的闔閭大城。一般來講,這個闔閭大城在現在的蘇州。

成書於東漢時期的《吳越春秋》明確寫道:“闔閭元年使伍子胥在姑蘇建築大城。”姑蘇也就是今天的蘇州。另據唐代學者張守節在《史記·吳太伯世家》中記載:“壽夢卒,諸樊南徒吳,至二十一代光,使子胥築闔閭城都之,今蘇州也。”千百年來,蘇州人一直以蘇州是吳國古都而感到驕傲。一直到今天,他們還在感念伍子胥給蘇州帶來的恩德。

徐剛毅39:伍子胥的到來,對吳國具有關鍵性的意義。他最先的表現就是建立城池。

王魯湘:在那個冷兵器的時代,也就是春秋戰國時代,建一個城池是很重要的吧?

徐剛毅:當然很重要。因為王室如果沒有城池,也就沒有了政治中心、經濟中心、文化中心,一切都是散漫的。

王魯湘:沒有一個中心的概念,就凝聚不起來。

徐剛毅:而且中國那時候有很多諸侯國,但凡稍強盛一點的,哪個沒有國都啊。

王魯湘: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在冷兵器時代,如果沒有一個高大的城池,恐怕也不足以自衛。

徐剛毅:除了建都之外,伍子胥還開拓運河,這是中國歷史上運河的起源。應該說,中國現存的幾條運河,都是伍子胥在吳國開築的。

王魯湘:後來它發展成為溝通南北的京杭大運河。

蘇州市就是當年伍子胥建造的吳國都城闔閭大城,這種觀念已經在蘇州人心目中根深蒂固。但是它在近代受到了質疑,那麽,是什麽樣的證據在撼動著蘇州人的驕傲呢?

徐良高40:2000年前後,就有學者根據考古的現象,對於所謂吳國的都城在蘇州的說法提出質疑。因為通過一系列的考古發現,沒有發現相當於先秦時期城市的建築遺跡。

王魯湘:所以當時就有一些學者提出,是不是有可能在另外的地方?

徐良高:應該在那個時期的遺跡分布比較密集的地方。

上世紀五十年代,在無錫和常州的交界處,發現並確認了春秋晚期的城墻。根據古城遺址的等級規模、年代布局,有專家初步推斷為吳王闔閭的都城。這就對蘇州古城的千載定論發起了挑戰。春秋吳國的都城到底在蘇州還是在無錫,一時間爭論不休,而具有都城規模的木瀆鎮的發現,又是亂上添亂,似乎這三個地方都有可能是當年的“闔閭城”所在地。那麽“闔閭城”到底在哪兒?伍子胥當年到底選擇在哪裏築城?在更多更紮實的考古新證據出來之前,我們還是暫且擱置這個問題,先來看看木瀆古城背後所承載的文化歷史價值。

徐良高:我們認為這遺址非常重要,確認它是具有都邑性質的大型城址,是在2010年。

王魯湘:發掘出土的哪些證據形成了證據鏈,證明這裏是春秋時候吳國的都邑呢?

徐良高:我們通過這一年多來的工作,發現遺址有至少南北兩道城墻,北城墻一千多米,南城墻也差不多接近一千米,這個規模相當大。另外,我們發現南城墻有一條河,河道裏發現有瓦。瓦也是那個時期特有的,即具有東周時期的特征。這些重要跡象結合在一起,我們就知道其重要程度了。

王魯湘:是一個大城。

徐良高:是政治中心,有高等級的人住在這裏面。

靈巖山位於木瀆古鎮的北部,站在靈巖山的最高點“讀書台”,我們可以看到被群山環抱的木瀆盆地。這裏河網交錯,又與太湖水系相通,的確是一個交通便利、易守難攻的戰略要地。靈巖山的東邊,是現在蘇州城的範圍,遺址實際是在靈巖山西邊的盆地裏面。它的西北方向是穹窿山的範圍,翻過穹窿山就是太湖。

根據《吳越春秋·闔閭內傳》的記載,伍子胥所建的闔閭大城“周圍四十七裏。”而東漢《越絕書·吳地傳》記載:“吳大城,周四十七裏二百一十步二尺。”這兩本古書的記載基本一致。那麽這個數據,與木瀆古城遺址相吻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