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現華清宮

今天的華清宮,雖然早已物是人非,佳人不在,但每年仍吸引著數以萬計的遊客來此“愛情朝聖”。人們品評著這個被無數帝王千百次寵幸的離宮別苑,緬懷著那位絕色的“禍國”女人,也慨嘆著帝王家上演的那一段淒美而又無奈的千古傳奇。

王魯湘:當年您帶隊對華清池進行發掘是哪一年?

駱希哲52:1982年。當時有一個新建的旅遊項目,要在華清池溫泉水源的前面修一座貴妃亭。處理亭子地基的時候,發現了這個遺址,然後通過查閱文獻資料,認為這可能是唐代的華清池。

華清宮長生殿

王魯湘:其實文獻記載也好,白居易的詩也好,民間的傳說也好,都認為這個地方是唐玄宗和楊貴妃“溫泉水滑洗凝脂”的所在地,但是,宮殿的具體遺址一直也沒有發現。

駱希哲:是的,遺址都掩埋在地下。上世紀六十年代,國家曾經在驪山做過一些考古調查,但有計劃地發掘是從1982年開始的。

華清池溫泉取水器復原圖

1982年4月,以駱希哲為首的考古隊在一次偶然的挖掘中意外挖出了一些類似古代建築的殘垣斷壁和水垢斑駁的墨玉石板。從清理出來的結構看,像是古人洗澡專用的池子。於是,一場大規模的考古挖掘開始了。當大量的方磚、排水管道和蓮花瓦當陸續出土,龐大的建築群全貌逐漸顯山露水之後,專家肯定地指出,這裏就是千百年來中國人耳熟能詳的愛情故事的上演之地:唐代華清宮遺址。

駱希哲:這次發掘歷時十多年,成果比較顯著。我們在清理溫泉水源時,發現了大量仰韶時代的陶片。有當時的取水器破了以後留下的殘片;有小的像骨針一樣的骨箅,是先民們束發髻用的佩飾;還有陶環,也是一種裝飾物;還有一種陶銼,搓皮膚用的。

王魯湘:搓澡用的。這種東西在別的地方也發現過,但年代沒這麽早,這是用陶做的。

駱希哲:還有生產工具,生活器具。還發現了大型的陶管道,管道兩頭伸出來的部分是用來分水的。

王魯湘:就像我們現在的三接頭。

駱希哲:對,起三接頭的功能,由主管道向兩邊分水。

王魯湘:陶管道斷代大概到什麽時候?

駱希哲:斷代到周。再往前,七十年代考古學界在距離華清宮以北一公裏的地方發現了姜寨遺址。

王魯湘:姜寨遺址是仰韶文化時代的聚落遺址,重要性一點不亞於半坡遺址,這說明驪山一帶在五六千年以前就是人類聚居的一個中心區。

駱希哲:對,而且六千多年前的姜寨先民就是在這裏洗溫泉沐浴的,所以中國的沐浴史也可以提前到六千多年前。

繼仰韶文化層之後,考古人員又相繼在此發現了商周文化層和秦漢文化層。出土的大量文物記述了歷代帝王對驪山溫泉的眷顧:周幽王於此設立離宮,建烽火台;秦始皇在此“砌石起宇”,修建湯池;西漢、北魏、北周、隋朝的帝王都曾在此留下各自的痕跡;而盛唐遺址的發現,是華清宮最繁盛時期的見證。

駱希哲:結合文獻記載可以斷定,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就發生在驪山頂上。秦始皇在這裏砌石洗浴,名“驪山湯”。我們在這兒發現了秦漢時期的木門,經過脫水處理,保存得很好,是目前國內保存最好的木門。但後來考慮到要把唐華清宮的遺址展現出來,所以對以前的遺址進行了回填保護。

王魯湘:等於秦在唐的下面,唐疊壓著它。我們重點要展現唐的,所以把它們疊壓在下面了。

駱希哲:對,因為唐代遺址保存的比較完整,可視性也比較強。秦漢到唐還有一千多年時間,這一千多年裏也有建築遺存,比如北魏時期,相當於現在陜西省省長的邕州刺史元萇就在這裏寫下了著名的《溫泉頌》,碑石就保存在華清池,是我們國家130塊禁拓名碑之一,文學性和藝術性都非常高。隋代也在這裏修過驪宮,但是最有名、規模最大的還是唐代的華清宮。

王魯湘:實際上,驪山是一個自原始社會以來人類活動非常頻繁的地區,而且幾千年沒有間斷過。

駱希哲:驪山是一個濃縮了中華民族六千年文明史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