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固若金湯

釣魚城磨盤遺址

余玠所建的山城防禦體系曾一度挫敗蒙軍,局部扭轉了南宋軍隊節節退敗的戰局。但是,蒙古人統一世界的野心和訓練有素的軍事實力,令宋軍只有一時的招架之力。很快,蒙軍鐵騎逾越四川憑借天險而建的軍事防禦系統!二十多個山城幾乎全部棄城,只有釣魚城的城門緊緊關閉,讓驍勇善戰的蒙軍難以接近!

王魯湘:遠遠地看到這個地方有一個很大的磨盤,這應該是個磨盤吧?上頭應該還有一個大碾?

袁東山:對。有一個大的石滾作為碾,它是用牲口拉著來碾糧食的。

王魯湘:用驢子?

袁東山:應該是牛,一種黃牛,那裏沒有驢子。

王魯湘:這裏無論作為衙署所在地,還是兵營所在地、老百姓所在地,總要吃糧食。所以從磨盤的規模來看,這裏應該是個作坊,可能直接隸屬於軍營的後勤系統。

袁東山:這不會是老百姓自己家裏的,家裏的不會有這麽大。

釣魚城城樓遺址

事實上,建造釣魚城時,余玠不光只是考慮到了山城的軍事功能,他還做好了打持久戰的準備。堅不可摧的城墻圍合成一個安全的軍事、生活空間。城內設施齊全:有縣衙門、兵工作坊、經濟貿易中心,甚至還有佛教寺廟等建築。

王魯湘:我這次在釣魚城參觀以後,改變了一個觀念。我原以為這種山城防禦體系只是一個一個的堡壘,頂多也就是個山寨,像土匪或土司的堡壘一樣。結果到釣魚城一看,它真是個城,上頭什麽都是全的。

孫華:兩宋之際的軍事家陳規說過這樣一句話:有的將領在總結北宋和金朝的壽陽之戰時說“城小而易守”,這個話是錯的。城一小,盡管用比較少的軍隊就能進行防守,但城小了以後,調動軍隊也相對受到了束縛。另外,城小了以後,敵人更容易多面夾攻。

王魯湘:圍成一個鐵桶一樣。

孫華:對,很容易失去做機動反應的空間。所以綜合看來,釣魚城這個小城能抗擊元軍那麽久,是非常不容易的。

汩汩嘉陵江環繞釣魚城,為這個小小的山城平添了無盡的秀美。如今走在城中,似乎很難想象這裏曾經經歷了最慘烈的戰爭。但是,來此憑吊的遊客,可在城內看到一些冷兵器時代的拋石機——這是宋兵抵抗蒙軍的重要武器。

南宋拋石機

孫華:宋朝的軍隊進行防守是非常善於用炮的。陳規在《守城紀要》裏面就談到,守城最重要的一環就在用炮,而且他總結金兵攻陷汴梁城,當時宋朝有很多失策的地方,其中之一就是守城將領把炮擺到了城墻外面,如此一來,軍隊一潰,炮就留給金人了。

王魯湘:留給敵人了,敵人就拿著這個炮來打我們。

孫華:當時的炮有好幾種:重炮可以把很大的石塊,甚至石碑放出去,另外還有輕炮、泥蛋炮。按照陳規的說法,用泥巴做炮,把它涼幹了也能把人打死,而且敵人還不可能撿回來打我,因為它一打就碎掉了。

需要說明的是,我們講的這個炮,實際上是冷兵器時代的炮,也叫拋石機,所以不是熱兵器時代的炮。炮的動力不是火藥,而是人的肌肉。要想使拋石機拋得越遠,拉炮繩的人就要越多。像在前沿江防炮兵陣地上的炮,應該是重炮,拉繩子的人數是最多的。

整個山城防禦體系,還實施了使敵人既攻不上據點、又搶不到軍資的“堅壁清野”策略。

袁東山:因為蒙古人生長在北方的草原高寒地帶,不太適應南方潮濕炎熱的氣候,所以他們每次進攻幾乎都是秋來春往。釣魚城將整個山城防禦體系作為一個巨大的依托,蒙古人來的時候,要一個城一個城地過,每個城都會打,每個城在打仗的同時,就會把信息傳遞到下一個或下幾個城,所以我覺得這場戰爭有兩個核心的東西:一個是信息的傳遞,從考古上我們很難把這套信息系統破譯出來;另外就是“堅壁清野”,以點控面。在蒙古人來以前,它利用山城把周邊幾十平方公裏,甚至上百平方公裏的老百姓、糧草、牲畜全部集中到山裏邊,而蒙古人正好是遊擊性和流動性作戰,它的輜重是很有限的。

王魯湘:因為是長距離的奔襲,他們不可能有一個龐大的後勤部隊,源源不斷地從千裏之外給他們輸送輜重和糧草,所以他們只能就地取食。而這邊一實行“堅壁清野”的策略以後,元軍實際上就堅持不了多久了。

袁東山:所以,釣魚城之戰的勝負,往往取決於糧食,誰的糧草更多一點,誰就可能是勝利者。在這種情況下,“堅壁清野”是非常有效的一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