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考舉開始

詔書錄完,尚書們就將之恭敬的呈遞給劉徹禦覽。

劉徹看了一遍,確認無誤後,就命令道:“請丞相、禦史大夫過目!”

於是,一位尚書又奉著詔書,拿給周亞夫與晁錯過目,等這兩人也點頭,劉徹就在其上加蓋天子印璽。

丞相周亞夫與禦史大夫晁錯又分別用印。

這樣這道詔書就具備了法律效力,可以頒布全國了。

當然,在漢室皇帝也可以不鳥丞相與禦史大夫,直接下詔讓人去辦事。

只是,這樣一來,就破壞規則了。

更會嚴重的打擊丞相與禦史大夫的聲望。

通常,假如皇帝繞過丞相或禦史大夫,直接下令全國執行某個政策。

那麽,以漢人的剛烈,丞相與禦史大夫除了自殺外,已經沒有更好的選擇了。

是以,整個漢室歷史至今為止,鮮有皇帝繞過丞相,直接下詔,在全國範圍推行某個命令的事情。

劉徹看著一個尚書捧著其中一份詔書的原稿,前往石渠閣備案。

然後,劉徹就繼續看向周亞夫與晁錯,他這麽大張旗鼓的將周亞夫與晁錯叫來宮中,自然不是只為了一道大酺令了。

在傳統上來說,劉氏每一代天子,在即位半年後,都會提出一個屬於他自己原創的政治理念。

太宗孝文皇帝,提倡的是施恩於天下。

所以,除關梁,許民鑄錢,廢除肉刑,減輕農民負擔。

劉徹的老爹,提倡的是德。

就連晁錯削藩,也是打著諸侯失德的旗號進行的。

假如他還活著的話,那麽,依照前世的經歷來看,他大概還會繼續堅持這條理念。

現在,就輪到劉徹來選擇自己的政治理念,來加以貫徹和深入了。

這種歷代天子必然會做的政治表態,周亞夫與晁錯都早有準備。

此刻,看到劉徹一臉鄭重的模樣,兩人也連忙臨襟正坐,低頭洗耳恭聽皇帝發話。

劉徹在心中微微思慮一陣。

想後世天朝,從黑貓白貓到三個代表,再到八榮八恥,進而中國夢。

整個最高層的執政思想,即與時俱進,又是一脈相承。

參考天朝的經驗,劉徹知道,不能提一些不切實際的口號,還要與他的祖輩們的政治觀念有所繼承。

中國自古以來,最崇尚的道德價值觀,就是忠孝仁義禮。

忠孝這個概念已經被劉邦用掉了,仁義道德,劉徹的祖父和老爹也毫不客氣的用了。

剩下的禮,劉徹並不想用。

因為提倡會導致一個後果,那就是固化階級!

千萬不要低估了官僚們因循守舊,一切唯上的思維!

以劉徹在天朝的見聞來看,上面發話了,下面就絕對不會做出任何破壞上峰精神的事情。

許多官僚都是寧肯被千萬人唾罵,也一定不會去碰任何有可能與上層政治觀念相悖的事情。

這樣的話,假如劉徹在禮字上做文章,那下面的人,肯定是事事都要講一個禮字了。

而當今之世,禮是什麽?

禮就是秩序啊,極端一點的話,那就是農民永遠是農民,商人永遠是商人,官永遠是官,貴族永遠是貴族。

劉徹相信他假如提出以禮為治國方略,那毫無疑問,地主、貴族以及權貴們肯定是高高興興的三呼萬歲,聖天子最高。

但……

狂歡過後,留下的是一個一潭死水的國家。

這樣的事情,劉徹不想幹!

除了忠孝仁義禮外,傳統的普世價值還有廉信等等。

但,廉與信是道德操守,拿來作為治國理念,有些誇張了,而且,效果也不會大。

更何況,劉徹從來就不相信,官員們會有廉潔與信譽這種東西!——可能少部分人具備這樣的品質,但大多數,就只能呵呵了。

一個連皇帝都不相信的東西,拿出去當治國基本理念,試問,下面的人相信的有多少?

一念至此,劉徹終於下定了決心,他開口,道:“朕近日嘗讀史書,見三代王治,煌煌如日,璀璨如星,惜乎子孫不孝,致有宗廟傾覆,社稷崩塌,朕常言:以史為鑒,乃知興替,以人為鏡,方知得失,朕觀夏後、殷商、姬周之亡,雖各有其由,然根本一致!”

“夏桀暴虐,是有湯武革命,商紂無道,於是文王伐之,幽王昏聵,乃至於有烽火戲諸侯,至於秦之亡,以朕看來,李斯趙高當負其責!”劉徹說到此處,語速故意提高,這是因為主流輿論認為,秦的滅亡,是因為它的殘暴,秦這個政權,就是原罪,正因為此,所以漢室才會有到底是繼承秦的法統還是周的法統的爭論。

但作為穿越者,劉徹知道,秦的滅亡,其實就是趙高李斯破壞了秦的統治基礎,李斯與趙高,搞的連秦本土的核心——關中人都拋棄了秦,這樣,秦朝不滅,就沒有天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