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 閱兵(第2/4頁)

但對如今的漢室貴族大臣王侯公卿來說,卻是相當於流行樂一般,朗朗上口,膾炙人心。而且,因為用的是雅語,所以,唱起來抑揚頓挫,節奏感十足。

於是,伴隨著劉徹的聲音,隨行大臣與諸侯列侯公卿,全部不由自主的附和著唱誦起來。

一時間“瞻彼洛矣”之聲響徹天地。

“瞻彼洛矣,維水泱泱。君子至此,福祿既同。君子萬年,保其家邦!”最終,這場西元前的大規模合唱,以梁王劉武及江都王劉閼率領百官,跪在劉徹身後,大聲唱誦這首《瞻彼洛矣》最後一小節而告終。

這時,負責今日閱兵安排的衛尉李廣,就已經為劉徹君臣,準備好了閱兵所用的車馬。

劉徹率先登上為閱兵而特別打造的禦攆。

坐上攆車,劉徹對車轅下待命的王道吩咐道:“回長安後,記得去把司馬相如叫來!”

義縱就要凱旋歸來,自古王師奉命,征服夷狄,豈能沒有稱頌王師威武正義,紀律嚴明,為夷狄帶去文明之光的詩歌?

說句實話,劉徹實在有些鄙視後世帝王。

征討不臣,毀滅夷狄的文字、神廟、制度,使之臣服諸夏,這是上古三皇五帝,夏商周三代都稱頌的事情,詩經所贊美的偉業。

何以春秋以後,類似贊美和歌頌王師的文章詩賦就少之又少了?

甚至宋明兩代淪落到被夷狄吊打,為野蠻毀滅的悲慘境地。

那些喊著師法三代,效法聖王的文人,怎麽在這個事情上就裝聾作啞了?

他們的聖賢書是用屁股讀進去的嗎?

劉徹感覺,有些理解不能。

劉徹決定,在這個事情,不能犯後世的錯誤,要糾正現在文壇不是稱頌山水,就是贊美園林這股不正之風。

歌頌君子殺敵,保家衛國,泡夷狄妹子,教化四夷,為野蠻帶去文明之光,這才是文壇應該走的正道嘛!

思慮之間,群臣已經各自就位。

梁王劉武,親執戈矛,坐於劉徹左側一輛戰車上。

江都王劉閼,手執弓矢,立於右側一輛戰車。

丞相周亞夫,乘一輛四馬戰車位於先導。

其余諸臣,兩千石以上,列侯外戚,也各以次序,護衛左右。

護持天子閱兵,這是為人臣子的無上光榮。

大家也都很盡職盡責,拿出了最好的一面。

一切準備就緒。

大將軍竇嬰驅車來到劉徹禦攆旁,下車拜道:“陛下,如今六師已備,群臣就緒,敢請陛下下令!”

劉徹站起身來,拔劍出鞘,劍指前方,道:“兵者,兇器也,聖人不得已而用之,朕今日觀兵,乃為曉瑜天下:王師,堂堂正正,奉天應命,唯受朕遣,只誅不臣,只討不義,只伐無道,若臣服於朕,謹守道義,躬行中國之治,四夷諸國,王師秋毫無犯!”

這卻是脫了褲子放屁,硬是要裝逼了!

臣與不臣,有道無道,不是劉徹說了算,難道還是夷狄說了算?

就像後世米帝一樣,說你不民煮,你就肯定不民煮,民煮了還是有黑幕,選舉不公,一定要幹死你丫的。

說你民煮,就是沙特、印度,也能成為自由世界“可靠的盟友”“忠實的夥伴”。

但這門面功夫還是很重要的,道義問題也很重要。

軍隊,必須知道自己為何而戰,才能有戰鬥力。

當然,封建社會的軍隊,還需要足夠的激勵和獎賞。

正如秦軍一般,大家都知道,自己是為家人老小,妻子兒女,個人的前途未來而戰,那自然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但秦的問題就在於,當他打敗了所有的敵人後,就失去了繼續戰鬥的目標和勇氣。

哪怕秦始皇一代雄主,臨時為秦帝國樹立了北方的匈奴和南方的越人兩個新的征服目標。

但問題是,這兩個新的敵人,打贏了,也沒油水啊。

於是,秦始皇死後,秦帝國轟然倒塌,也是在預料之中的事情。

劉徹正是吸取了秦的教訓後,決定拾起道義的偽裝,將漢室軍隊打扮成正義的使者,百姓的保護者,亞洲憲兵。

未來,那些不適合統治,漢室鞭長莫及的地方,可以采用羈絆之策。

就如今日漢室對於三越所做的一般。

命其王子質於長安,通過經濟文化政治軍事,影響其國內政策。

至於會不會被道義束縛?

有這個擔憂的人,只能說是幼稚!

親,戰爭什麽時候需要過理由了?

戰爭,從來都只存在能不能打,要不要打的問題。

至於理由?哦嚯嚯嚯……

劉徹心中千百個念頭轉來轉去。

而跪於攆車前的竇嬰,聞言卻是非常鼓舞,叩首拜道:“諾!臣謹奉詔!”

對竇嬰這個思想傾向於儒家的竇氏外戚來說,劉徹的發言,真是讓他倍感鼓舞,只感覺渾身上下都充滿了幹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