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 駱郢歸心(第2/3頁)

更別提放他們出去還有好處。

周室分封越國在江浙,當初江浙是東夷的地盤,現在卻是雷打不動的中國本土。

只要他們能發揮祖宗十分之一的能耐,未來的中國疆土,就可以再擴張個百八十萬平方公裏了。

這樣想著,劉徹就語重心長的對駱郢教育道:“華夏貴胄,從來就不是夷狄!卿要記住,卿的身體裏,流著的是夏後氏的血,是先賢允常、勾踐的嫡系子孫,不管卿以後在那裏,做什麽,卿都一定記住這一點!”

駱郢被劉徹忽悠得只感覺血脈僨張,渾身紅熱。

越人,從來沒有忘記自己得根在何方。

閩越社稷的祭祀,排在第一位的,永遠是禹皇。

大禹治水的禹皇!

當年,楚國滅越,越人寧死不屈,堅決抵抗。

雖然最後失敗,但是,殘余的越國貴族,帶著百姓,撤向南方的崇山峻嶺。

這就是閩中越人各族的祖先。

越人當然也是驕傲的,也是自豪的。

深埋於他們血液中的不屈因子,更是時時刻刻的影響著他們的所有人。

是以,即使駱郢為細柳營破膽,為閩越國的前途絕望,但卻也只想“曲線興國”,而不是徹底歸附。

跟東邊的濊人、真番、馬韓等國,形成了鮮明對比。

因此,想要讓越人真正歸心,也是無比困難的事情。

當年,吳苪威震全越,被閩越各族奉為共主。

那又怎樣?

時機一到,各個山頭紛紛棄其而去。

許多人甚至招呼都不打一聲,真是讓吳苪傷透了心!

但越人同時也是感性的。

即使身在夷狄數百年,越人也從未忘記自己的祖先來自哪裏。

駱郢家的族譜,甚至能一直追溯先王允常時期。

聽著劉徹這個漢朝天子的話,駱郢忍不住淚流滿面。

天可見憐!

自從先王允常起,越人就一直想著回歸中國。

勾踐大王滅吳之後,會盟徐州,稱霸中國,周天子策命勾踐大王為伯,賜踐祚,佐天子,這是越人最接近自己夢想的那一刻。

可惜,勾踐大王後,國事日衰。

終滅於楚威王之手,末代大王無強戰死沙場。

無強死後,諸子爭位,越國在內戰與外敵的相互打擊下,終於四散於江海。

這些歷史,都是寫在了駱郢家族的族譜上,歷代祖先,不斷訓誡、傳承。

時光荏苒,勾踐大王後三百載,終於,又有一位中國天子,願意承認越人=中國人。

這讓駱郢百感交集,涕泣不已。

當然,這是建立在,一則,駱郢已經徹底喪失了與漢朝為敵的信心與信念。

二則,他是個少年人,再怎麽聰明,也沒什麽心眼,而且最是容易為熱血支配。

若無這兩點關鍵,劉徹恐怕嘴皮子磨破了,對方也會無動於衷,最多做做樣子。

“陛下……臣……臣……”駱郢一邊流淚,一邊笑著恭身一拜,鄭重的道:“臣郢願永為陛下之臣,永為中國之臣,永為華夏之臣,臣之子孫後世,亦是如此,若有驅策,唯效死而已!”

劉徹也是長出了一口氣。

閩越的問題,有了駱郢的這個態度後,實際上已經解決了一大半。

剩下的事情,無疑就好辦多了。

文化經濟雙拳出擊,法律傳統鐵拳,三管齊下,慢慢的通過文化同化,推行經濟一體,甚至委派官員(也可以換個馬甲叫顧問),不出十年,福建全土,就盡為中國疆域!

這可比小豬花了大力氣,打的頭破血流,最後還只能使出絕招——盡遷閩越百姓於江淮,才解決閩越問題可好得多了。

而得了福建,泛海過去,就是寶島。

現在可能還開發不了台灣。

但我們可以先派幾艘船過去占個碼頭,建個城市,宣示主權嘛。

況且,台灣海峽以及周邊海域中,巡遊著的鯨魚,在這個時代,可不是少數!

閩越未來可以大力發展捕鯨和近海漁業。

更重要的是……

閩越國有著現在漢室極其稀缺的一類人才。

鐵匠,尤其是優秀的鐵匠。

自古以來,越人就以善鑄聞名天下。

青銅時代,越人鑄劍師,堪稱列國第一,所鑄的名劍,不知凡幾。

著名的越王勾踐劍更是名留青史,讓後人為之神往。

若能和平統一,得了越人工匠之助,對漢室的工業化積累,是很有好處的。

你要知道,閩越國雖然小、弱、窮,但他們的冶鐵技術與鑄造技術,並不弱於漢朝。

不然,歷史上,漢軍也不會在閩越軍隊面前,吃那麽大的苦頭了。

“卿能這麽想,朕非常欣慰,朕就等著,卿成長為漢室棟梁的哪一天……”劉徹拍著駱郢的肩膀勉勵著。

回宮以後,劉徹就下令,讓王道親自去少府,重新為這駱郢挑選一位老師和服侍的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