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6章 影響(一)

河套平原,又稱為河間。

諸夏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在此繞出一個幾字彎。

千百萬年來,黃河的不斷沖刷,使得此地的方圓千余裏,成為草原上最肥沃的土地和最美好的牧場。

秦帝國強盛之時,曾經在此駐紮三十萬大軍,同時遷徙了三萬戶百姓。

秦人在此修建水利工程,建造城塞,設立冶煉作坊。

一度,此地阡陌連野,麥秀漸漸,禾黍油油,成為塞上天府,北國魚米之鄉。

然而,隨著秦帝國的覆滅。

這一切都在戰火和硝煙之中,灰飛煙滅。

被秦人趕走的匈奴人,騎著馬回來了。

他們不懂生產,也不會耕作。

他們除了奴役和征服他人,幾乎一無所長。

於是,秦人修建的城塞,崩塌了,被掩埋在草叢之中。

他們建立的工場,作坊,廢棄了,雜草瘋狂的在這些過去人聲鼎沸的手工業中心滋生,直至將它們徹底吞沒和瓦解。

而秦人修建的水利設施和渠道,更是早已黃土掩埋,不見蹤跡。

偶爾會有牧民在某些被人遺忘的地方,找到一兩塊銘刻秦人痕跡的磚瓦。

當然,凡事都有例外。

平城之戰後,來自漢朝的燕王盧綰以及韓王信還有陳豨、趙利等失敗者,帶著他們的部曲,逃奔匈奴。

在這些人中,就有著被匈奴冒頓單於封為東胡王的盧綰。

盧綰當年逃亡匈奴,帶了足足數千人。

盧綰和他的叛軍,因此成為了匈奴帝國,少數幾個農耕與遊牧並舉的部族。

他們會放牧,但耕作技術也不賴。

最起碼,在盧家的東胡部族的領地內,他們將秦人遺留的基礎設施重新利用起來,還開挖了多條新的渠道,用於灌溉,直到如今。

然而,這一切,到此為止了。

此刻,這個過去曾經屋舍連綿,阡陌連野的東胡部的領地,已是一個人間地獄。

成千上萬的野蠻騎兵,在這個過去的塞上桃源中,無惡不作。

他們殺死男人,強暴女子,甚至連小孩子都不放過。

至於那些原本建立在草原上的屋舍和帳篷,此刻,都已經燃起了熊熊大火。

呼揭王且之獰笑著用自己的獨眼看著這一切,他的手上,鮮血不斷的滴落下去。

“東胡王盧它之已死!”他將手裏的腦袋高高舉起,宣告自己的部族:“告訴秀支們,所有投降者,跪地不殺!”

秀支是呼揭語言中軍隊的意思。

正如且之自己的名字,翻譯成漢語,其實是軍隊的統帥的意思。

呼揭語言,是他們在金山數十年紮根後,與當地的西域王國互相交流後發展出來的語言。

數百年後,晉書就記載了石趙政權的一句讖言:秀支替戾岡,仆谷劬禿當。

意思就是派出軍隊,抓到劉耀。

後世的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根據這一句話,對石趙和他的祖先呼揭部族的語言進行了分析。

在研究了數百個曾經在中國或者世界上出現的民族的語言後,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們將呼揭族以及石趙的羯族語言,歸入突厥語系,並且認為他們應該是回鶻人的遠祖。

至少在語言方面,是這樣的。

但其實,至少在此刻,呼揭人的外貌跟血統,與回鶻人沒有任何關系。

他們是多族混血。

他們是古印度雅利安人和古通古斯人以及古粟特人的混血。

用漢室的看法,那就是塞人跟匈奴人以及康居人的雜種!

所以,他們既有著匈奴人粗矮的體型和強壯的身體,也有著古雅利安人的褐色瞳孔和多種多樣的發色,同時也有著康居人的一些特征。

譬如,這個部族已經不再信奉匈奴傳統的薩滿教了。

他們改而信仰了從遙遠的遠方傳來的拜火教。

火,在呼揭人的生活中,變得神聖而重要。

同時,呼揭人也學會了農耕。

他們在金山腳下的家園裏,更是有著許多奴隸他們為耕地。

雖然技術原始,耕作效率很低下。

但比起靠天吃飯,還不一定能吃飽的遊牧生活,農耕最起碼,能養活更多人。

這也是呼揭人西遷後,做出的最大改變。

他們的生活方式,已經從他們的祖先的遊牧,向著半遊牧半農耕轉變。

此刻,看到這東胡部族內外完善的水利設施,無數的溝渠與堆滿了糧倉的糧食。

且之就知道,這個部族的人口,對他和他的部族很重要。

只要得到了這些人口,未來,呼揭人就很可能不需要再去擔憂餓肚子了。

同時,且之也好奇的將目光轉向了南方。

他知道,在南方的那個長城腳下,還有著眼前這個東胡部族的母國,那個戰勝了折蘭部族的漢朝!

“我早就聽說,漢朝富饒而繁華,舉國皆是農耕,數萬裏的國土上養育了數千萬的人口……”且之在心裏感慨著:“若有朝一日,我能統兵南下,去搶劫和洗掠漢朝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