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4章 從此朕既國家(一)

劉徹驅車,帶著文武百官,在軍隊的簇擁下,來到了太廟之外。

太廟與未央宮的距離本來就不遠。

在事實上,整個漢室歷史的前中期,先帝的宗廟,都是陳列於未央宮和長樂宮的宮墻之下。

這是為了方便皇帝能時刻前往祖宗的宗廟之中,與先祖交談,獲得祖先的授權和力量加持,從而統治天下。

譬如,漢書記載,宣帝即位初期,就常常前往昭帝的孝昭廟,經常整夜整夜待在孝昭廟之中,長跪昭帝衣冠前。

這個舉措的效果非常明顯。

不止使得霍氏不敢對其動手。

而且拉攏了包括張安世在內的許多昭帝遺臣。

霍光死後,霍氏的子孫們甚至曾經打算和計劃趁宣帝夜宿孝昭廟時發動兵變,挾持宣帝,再行廢立。

但此事被宣帝所洞悉,兵變失敗,霍氏被誅殺幹凈。

從那以後,漢家才確定了“夜不入廟”,只能“待明而入”的制度。

宣帝依靠著死了的昭帝,才穩固了自己權利,拉攏了大臣和貴族。

但搞笑的是,宣帝一死,他的兒子元帝,就把昭帝衣冠出巡的必經之路肥牛亭賜給了大臣張禹做陵墓,從此昭帝衣冠只能繞道。

從這就可以看出來,老劉家的皇帝們呢。

對於祖宗其實不是那麽尊重的。

就像劉徹現在所走的這條禦道。

它是惠帝修建的,為了方便自己出入未央宮,前往長樂宮請安。

但問題是,這條道路橫亙在劉邦的高廟衣冠出巡必經之路。

為了自己方便,老爹的衣冠出巡之路都能搶。

這要放在禮法制度嚴苛的宗周時期,惠帝能被天下人的唾沫淹死。

但在漢室,天子最大,天子沒有錯誤(人主無過舉)。

所以,為了維護惠帝的光輝和偉大,就只能麻煩劉邦的衣冠挪窩了。

於是,就有了原廟制度。

將劉邦的衣冠送到了渭北的長陵,在當地給劉邦再起一座神廟,供奉其衣冠。

順便一提,想出這個主意和弄出這個制度的人叫叔孫通。

再純正不過的儒家巨頭,哪怕是後世的司馬光再怎麽扼腕嘆息,也不得不承認其儒家先驅的地位。

至於太史公司馬遷,更是認為叔孫通是“儒宗”。

認為沒有叔孫通,儒家的傳承,早就要斷絕!

乘著駟車,走在這條道路上,劉徹也不由得嘆息了一聲:“吾之叔孫生何在?”

曾經,他確實不齒和不屑過叔孫通的私德和為人。

但當了皇帝後,尤其是坐了四年天下後。

劉徹的觀念早已經改變了。

這個世界,根本不需要所謂的完美的聖人,也不存在那樣的人物。

周公尚且有恐懼流言日。

何況其他人?

尤其是儒家這樣的學派,假如出現個所謂的聖人,那極有可能會發生災難。

無論什麽思想和學派,甚至於宗教、黨派。

原教旨主義者,都是人類之敵。

死抱著幾百年前的老古董,不願睜眼看世界,與時俱進,順應世界和時代的發展需要的人或者學派。

不是會害死他自己,就必定會害死相信他的國家和民族!

反倒是叔孫通這樣能隨機應變,與時俱進,根據需要和現實,毫無顧忌的改變自己的想法和觀念的人,才是最佳的學派領袖。

所謂大直若詘,道固委蛇。

總之,在中國,不能給統治者跪下來唱征服,不能順應社會發展需要而變化的學派、思想和宗教,肯定會被統治者的刀槍教做人。

這樣想著的時候,劉徹的駟車,抵達了太廟門外。

此刻的太廟附近,已經被軍隊圍的水泄不通。

兩三千個火把,照的整個世界如同白晝。

“恭迎陛下!”

劉徹的車駕抵達,立刻引起了軍隊的山呼海嘯。

這歡呼聲是如此的大,以至於就連長安城外的一些村落也都聽到了聲響。

“長城城發生了什麽?”許多不明真相的群眾從床榻上翻身而起,打開房門,遠眺遠方。

若不是漢室有著嚴格的閭裏制度。

所有的居民區,一到天黑就會落閘,嚴禁出入。

不然的話,八卦黨們真有種跑去宮墻下面,圍觀圍觀的沖動。

而這也是劉禮和劉富的子孫們選擇在平明之前,夜闖太廟,進行哭廟的原因。

假如是大白天,姑且不說能不能進得去。

就算進去了,下場也是恒定的——掉腦袋。

沒有比劉氏更清楚自己家族做派的人了。

當年,高祖皇帝能對項羽說:請分我一碗,更能毫無顧忌的將自己的妻子兒女,統統推下車,丟給項羽。

子孫後代,哪怕不如祖宗。

也絕對不會受任何人的要挾。

而選擇在平明之前,進入太廟,則將風險降到了最低,也給了天子和自己都留了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