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8章 雜家的官僚(三)(第2/3頁)

法家?本就是專為帝王和統治階級量身打造的。

至於墨家,翻看墨子一書,你就可以發現,幾乎每隔一個段落,墨子都會呼籲“當今王公大人……”一類的呼聲。

很顯然,這也是寫給上層看的。

自然,這些所有的學派,都會談論那些實際上與社會生產、文明進步無關的東西。

甚至將之看成一切的關鍵。

譬如忠孝之爭,義利之爭……

而雜家現在,似乎卻打算腳踏實地的,走一段自己的旅途。

這從當初這個學派,去到安東開始,就有苗頭了。

看看他們的宣傳語吧——禮義生於富足,盜竊起於貧患;賢愚在心,不在貴賤;信欺在性,不在親疏……等等等等。

甚至,劉徹還記得,當年,宋子侯許九跟伍被等人悄悄的寫的那本《民富》一書之中,甚至有著“民為國基,谷為民命”這樣大逆不道的話。

而在現在,他們幹脆就赤裸裸的拿起了“衣食足”的旗號。

這個旗號和口號,實在是……太……有煽動性了!

想想看,後世,李自成一句“闖王來了不納糧”,勝過十萬大軍。

如今,天下的百姓,誰不想衣食足?

而對於廣大的士大夫和貴族來說,“衣食足”這句口號,既形象又很好理解,更重要的是,還很有迷惑性。

孔子就說過:倉稟足而知禮儀。

想到這裏,劉徹就不動聲色的閉上嘴巴,默默的聽著朱買臣繼續說道:“欲致衣食足,臣以為,莫過於因地制宜,各借其利……如安東,山中禽獸,水中魚蝦,乃至於海中巨獸,皆可為民之口糧,故此,安東富庶,天下知名!”

貴族們和大臣們聽著,紛紛點頭。

安東都護府全境的大部分地方,每年的寒冷天氣占了大半,特別是秋九月到來年夏四月,大部分百姓都不敢出門。

但,這一地區的移民,卻基本消除了饑荒。

究其原因,除了當地地廣人稀,土地肥沃,糧食產量很高,而且,屯墾團模式之下,集體的力量非常強大之外,山中禽獸、水中魚蝦,甚至海洋裏的鯨魚,也是一個重要的食物補充來源。

特別是近些年來,隨著捕鯨業的發展,私捕業也隨著興旺發達。

許多私自出海捕鯨的漁船,都是打著出海捕魚的幌子的。

但這並不是真的幌子。

大多數時候,他們確實是漁船。

只是打些海裏的魚蝦,再運回安東港口販賣。

假如有機會,遇到一頭落單或者受傷的鯨魚,他們也很樂意將之殺死。

特別是抹香鯨,簡直是發現了就絕不放過。

陳嬌和樓船衙門,拿這些劃著舢板搶食吃的平民也無可奈何。

他們只能將目光和注意力放在那些大型船舶上——畢竟,小老百姓,撐死了也就宰一條,還極有可能是本來就會擱淺或者死亡的鯨魚。

但是,那些私捕的大型船舶,卻可能一路上獵殺數條甚至十來條。

而,豐富的海洋和內河魚蝦湧入,使得安東全境的魚蝦價格,都遠遠低於內陸地區。

目前長安市場上,一斤曬幹的魚蝦,可能要到三十錢到五十錢之間。

但是,在安東,哪怕是在懷化、崇化,一斤魚蝦價格也不過十來錢。

由此,在安東,如今甚至發展出了超越了齊魯地區的膾食文化。

而安東人民,給齊魯地區的人民,帶來了很大的啟示。

特別是齊魯四王謝幕後,劉徹完全控制了當地,派遣了大量新官員過去,在這些官員指導和組織下,當地的近海捕撈業,也開始蓬勃發展。

如今的海洋,是當之無愧的寶庫。

在後世的近海之中,幾乎已經絕跡無數珍惜魚類,現在成群結隊,其數量以萬萬計。

雖然如今捕撈業的技術和工具,都不具備大規模捕撈的可能。

但人民群眾的智慧,卻是無窮的。

一艘船,一張網,當然要看運氣。

但倘若一百艘船聯合起來,模仿鯨魚,驅趕魚群,然後集中捕撈,卻可能獲得大豐收。

而漁業的發展,反過來推動了造船業和紡織業的發展。

當初,少府使出了渾身解數,也才造了幾張圍網/脫網。

就這還差點把上林苑的苧麻給砍光了。

但今天,少府只要一個月,就可以制造出十張大型拖網/圍網。

而且成本更是下降到了一百萬以下!

大漢帝國走向海洋的步伐,已經越來越快。

很顯然,現在,朱買臣也盯上了海洋。

這讓劉徹在滿意之余,卻有些埋怨起顏異來了。

顏異去了會稽郡這麽久,卻還沒有一個從安東回來的小官吏的腦筋轉得快。

枉費自己當初特地送了一本《管子》給他!

他難道不知道,管仲能夠讓齊國強盛起來,靠的就是盡可能的利用齊國的魚鹽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