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9章 劉榮之死(一)

“自作孽不可活啊……”人群之中,石奮低下了頭顱,在心裏嘆息著。

他本來,還想找個機會拉一下淮南。

但現在看來,淮南王自己已經將自己推入了深淵。

石奮也再沒有拉劉榮一把的想法了。

因為,這樣一個上不孝父親,下不友愛兄弟,還無惡不作,惡貫滿盈的諸侯王,沒有人能救得了,他石奮也不願意救。

更可怕的是,在石奮眼中,劉榮現在的這一句話,其實就是在所有聽眾心裏,坐視了他確實“忤逆不孝,目無王法,褻瀆君父,詛咒天子”的罪名。

道理很簡單。

劉榮過去的所作所為,在場眾人沒有幾個親眼見過。

一切都是旁人的轉述和渲染,所以,造成的印象也就那樣了,感觸並不深刻。

但,現在,劉榮卻是在大庭廣眾,眾目睽睽之下,當著宗室諸侯,元老大臣以及外戚勛臣的面,咆哮殿堂,辱罵魯王,還非常陰險毒辣的揭開了魯王的傷疤。

一個對弟弟惡毒辱罵和詛咒的人,會是一個好哥哥嗎?

答案是否定的。

而傳統諸夏的善惡觀,從來都是感性的。

通常情況下,連地方官斷案,都會選擇傾向一個大眾所認可的好人或者君子,而無情的判決一個大眾印象裏的小人或者奸商有罪。

這種道德斷案法,一直就是地方官,尤其是基層地方官自由心證的主要方式。

一般來說,只要能證明某某是個壞蛋,那麽官司基本就能贏下來。

因為,對於諸夏民族的社會來說,法律是維護社會秩序和公序良俗的工具。

哪怕是法家,也得承認,刑罰只是為了導人向善。

所以,法律是不可能去懲罰一個好人,而維護一個壞蛋的。

一旦你被證明是個壞蛋,那麽所有一切對你的指控都將成立。

所以,當今社會,大復仇主義才會如此流行和昌盛。

子報父仇,幾乎就是天經地義的人設。

劉榮現在如此不智,等於自己斷絕了自己的生路。

就連劉榮自己,在出口之後,也是慌了神。

他並不蠢,所以他知道,自己幹了蠢事。

是以,他立刻就匍匐下來,對著竇太後和薄太後瘋狂磕頭,拜道:“臣有罪,臣萬死,請太皇太後、皇太後贖罪……”

“臣情急出口……實在是魯王汙蔑孫臣太甚……”似乎是為了給自己找借口,他慌不擇路,甚至沒有對劉端道歉。

而這,無疑是致命的!

受此奇恥大辱,被人無端揭開傷疤,魯王劉端瞬間化身為復仇的惡魔。

他扭頭狠狠的看著劉榮,幾乎要將劉榮一口吞下。

“淮南王,還不趕緊對魯王道歉?”劉徹卻是站起身來,面帶怒容,劉榮的行為,幫了劉徹一個大忙,而劉端的補刀,更是讓劉徹意外至極。

原本以為,想要做到這一步,還需要一番“循循善誘”,但如今看來,這劉榮確實是惹怒了太多太多人了。

而劉榮的行為,也給了劉徹一個發飆的理由和機會。

他提著綬帶,面帶溫柔,看向劉端,對於這個弟弟,他一直有些同情。

其實,劉端人不壞。

表面上看起來,他玩世不恭,心腸毒辣,詭計百出。

哪怕是現在,魯國的士大夫地主貴族們也已經被他玩的欲仙欲死,淚流滿面了。

就國兩年,魯國就已經有上百名貴族和官員,被他舉報給了廷尉,現在都還蹲在大牢裏呢!

堂堂魯王,居然給廷尉跑腿,充當第二廷尉的職責。

甚至劉端還自封自己為“魯國繡衣衛都督”。

想想都有些幽默。

自然,士大夫貴族們,對於劉端的印象差到無法形容,各種抹黑和攻仵段子,將他從頭黑到腳。

但魯國百姓卻很喜歡這個大王。

劉徹自然知道,劉端其實壓根就沒有什麽興趣當一個賢王,做一個好人。

他現在的所有行為,其實都是在發泄和吸引他人的注意。

說起來,你可能不信,劉端檢舉所有的士大夫貴族官僚的證據,都是這些士大夫貴族官僚自己給他的。

他用的手段,其實也不多,就那麽幾個。

無非就是見到一個當官的,立刻就滿臉笑容,一副禮賢下士的國王模樣,然後,送他錢,送他宅邸,送他妹子,讓他感激涕零,以為遇到明主,然後掏心掏肺,什麽事情都告訴了他。

劉端回頭就賣了這個家夥,送他去廷尉喝茶了……

然後,送給這人的錢帛、田宅、女子,翻倍的回到了他手裏……

又或者拿出一個誘餌,譬如說某個肥缺,吸引官僚們自投羅網,給他送錢。

然後,這些渣渣罪證確鑿,被廷尉帶走了……

這些套路雖然簡單,但,妙用無窮,對於淳樸的士大夫貴族來說,簡直是防不勝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