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局面(上)(第2/2頁)

孫可望攻占辰州同時,李定國在衡陽擊斃清軍統帥尼堪,此時清軍接連遭受重大挫折,主帥陣亡,士氣沮喪,正是孫可望組織以大西軍為主力的明軍大舉反攻入湘清軍的大好時機,然而孫可望卻沒有抓住這一有利戰機,反而因為李定國兩蹶名王聲動天下,害怕李定國功高震了他這個“主”。

李定國部署衡陽戰役的時候,原議由馬進忠、馮雙禮移軍白杲市,定國主力駐於衡州,等待尼堪大軍過衡山縣,馬、馮二部抄至敵後,同定國部南北合擊,一舉全殲尼堪所統清軍。孫可望得知這一部署,惟恐定國大功告成,密令馮雙禮退師寶慶,馬進忠也隨之而走。由於孫可望的拆台,李定國雖擊斃了清軍主帥尼堪,卻因兵單勢孤,在十二月間放棄了衡州。

衡州戰役以後,孫可望又密謀定計以召開軍事會議為名,只待定國到來即行拘捕,至於定國所統軍隊則轉交馮雙禮指揮。如果說孫可望解除劉文秀的兵權還多少體現了賞功罰敗的原則,謀害戰功卓越的李定國肯定極不得人心。因此,一些知道內幕的人趕往定國軍中告密,勸他絕勿前來赴會。

李定國本希望孫可望率部由辰州東進,同己部合擊湖南清軍(尼堪被擊斃後,入湘八旗兵由貝勒屯齊統領),若能全殲該軍,勢必使滿洲八旗實力大損,遠近聞風喪膽;然後會合夔東十三家兵力北取湖北,東攻江西,很可能形成勢如破竹的局面。當他得知孫可望置大局於不顧,蓄意謀害自己的時候,不勝憤慨,對部下將領說:“不幸少陷軍中,備嘗險艱,思立尺寸功,匡扶王室,垂名不朽。今甫得斬名王、奏大捷,而猜忌四起。且我與撫南弟同起雲南,一旦絓誤,輒遭廢棄。忌我,當必尤甚。我妻子俱在雲南,我豈得已而奔哉!”

永歷七年(偽順治十年)二月下旬,李定國率領所部四五萬兵馬放棄永州,經永明越龍虎關撤入廣西,從此避免同孫可望見面。二十年左右情同手足的兄弟情誼被孫可望一筆勾銷。

孫可望逼走李定國很快就自食惡果。當時孫可望正親統大軍由靖州經武岡進至寶慶,部下有大將白文選、馮雙禮等,總兵力為十萬。三月初六日,清定遠大將軍屯齊帶領滿漢主力由永州北上寶慶,十五日駐於岔路口,距明軍白文選、馮雙禮、馬進忠營地周家鋪三十裏。

次日,清軍進至周家鋪,由於明軍營於山頂,地勢險要,又遇上天雨,雙方列陣相峙。這天晚上孫可望率親軍由寶慶府來增援。十七日,明軍下山向清軍發起全面進攻,清軍分路迎擊,雙方展開激戰。結果孫可望所統明軍戰敗,傷亡頗眾,被清軍繳獲馬七百余匹,象一頭,清軍趁勝占領寶慶府。但是,清軍在這次戰役中也付出了很大代價,正黃旗兩名蒙古梅勒章京韋征、武京都在激戰中陣亡。

屯齊部清軍在寶慶戰役獲勝後因為損失慘重未能占領整個湖南,孫可望也無力再與屯齊部會戰,於是明清兩軍長期相持於靖州、武岡一線。